五月的三晋大地,花团锦簇,绿意盎然。站在黄土地的高岗上,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走近山庄窝铺,不时还能听到村民们发自内心的欢声笑语。
上个月末,省政府批准,娄烦、神池、和顺等17个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这其中,有16个县倾注了省电力公司干部员工关心关注的浓浓深情。
2016年以来,为响应国家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号召,省电力公司细化组织领导,强化指导考核,突出行业特色,全力落实要求,围绕公司营业区域内的3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16个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脱贫目标奋力攻坚,取得了扎实成效,受到广泛好评。
聚焦短平快 大干光伏产业
5月8日,天镇县米薪关镇段家沟移民新村贫困户张全锁收到供电企业为他家结算的上个月光伏发电收益504元,这已是他连续21个月按时收到的一笔款项。
在所有的扶贫项目中,光伏扶贫以其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长期稳定、节约耕地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认可,而这一项目恰恰又与电网企业的业务密切相关。基于此,省电力公司切实发挥好企业自身优势,将加快光伏电站的并网接入作为扶贫工作首要任务,全力以赴保驾护航。
他们积极主动与省发改委、扶贫办对接,及时编制完成光伏电站的接入系统方案和配套送出工程可研批复,落实投资计划;加大农村配网改造投资力度,针对低压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全面推行典型设计;针对高压项目,明确由地市电力经研所为客户免费制定接入系统方案,最大限度缩短客户接入系统方案的制定时间,为光伏扶贫项目及时并网和可靠运行提供技术保障;深化配网规划,积极安排建设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周边并网点电网,确保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安全、可靠、及时地接入电网;免费为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提供关口计量表和发电量计量用电能表,对未取得备案的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先行结算上网电费。
记者了解到,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批复的山西光伏扶贫项目已于2018年9月30日全部并网发电。其中,省电力公司经营区域内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582个,发电容量11.69万千瓦,可帮扶贫困户26000户;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8座41.5万千瓦,惠及贫困户22000户。以晋城供电公司对口帮扶的阳城县河北村为例,全村119个贫困户户均安装光伏容量10千瓦,户均年发电量14400千瓦时,收益约12672元,按照前五年90%收益用于还贷外,从第六年开始,村民们将至少连续15年坐在家里取得卖电的全部收入,这对于人均年收入只有一两千元的贫困户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帮助。
立足黄土地 发挥农业优势
今年“五一”期间,陵川县高谷堆村民赵红庆4天时间以每千克高出市场2.2元的价格销售了自家产的优质谷子240千克,仅此一项就多增加收入528元。赵红庆夸赞说:“这得益于电网公司在扶贫村开展的农产品深加工精包装策略。”
在按期完成光伏接入任务基础上,省电力公司根据各个帮扶县、乡、村以及贫困户的特殊情况,实施精准战略,开展精准扶贫,启动了一批适合农村、农民脱贫的好项目,帮助贫困户再次提高收入。
省电力公司本部首先在自己的对口帮扶县——偏关县深入调研,经与县、乡、村委研究比选和论证,为营盘梁村争取到规模化养猪基地项目。该项目投资400万元,省电力公司捐赠150万元用于建设基础设施和设备购置。2017年,一期建设年出栏1000头的育肥室和50头母猪舍的计划已经完成,2018年共获得14万元的纯收入。
各市、县公司也因地制宜积极推出具有本地特点的扶贫好项目。隰县地处吕梁山麓,这里光照时间长,空气质量优,是种植无公害蔬菜的理想之地。2018年,在隰县供电公司帮助指导下,村民们采取压茬种植、分批上市的模式,开始种植生长周期短的西红柿和豆角,几个月下来,市场反响良好,120多亩有机蔬菜几乎不愁销售,收入最多的是村民刘明明,共种有6亩豆角和9亩西红柿,总收入超过10万元。
长治供电公司针对山区农产品质量好但销售渠道一直不畅的实际,引导村民积极开展网上销售。曾因网上直播卖小米成功脱贫而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的武乡县上司乡岭头村魏宝玉感激地说:“供电员工不仅保障电力供应,而且教给我们电脑知识,使我们的网上销售越来越火,生意越来越多。”武乡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在革命老区武乡县,依靠电网企业的帮助,全县已建成230个乡村电商服务站,新开网店、微店832家,电商产业带动了1518家贫困户共计5125人增收,1900多名闲置劳动力实现了再创业。
重在强基础 护航脱贫攻坚
“有党的富民好政策,有充足的电力保障,我这4亩桃树今年一定还会有个好收成。”5月5日,正在浇地的稷山县吴壁村73岁老农李登道看着机井流水听着广播新闻,乐呵呵地对前来检查线路的电网员工说。
在落实扶贫攻坚工作中,省电力公司把解决贫困地区中心村、动力电、机井供电不足等问题作为主抓手,为农民依靠电力脱贫打下坚实基础,提供坚强保障。
“省电力公司近三年共安排投资40多亿元,在满足贫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用电需求基础上,先后完成井井通电工程、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村村通动力电工程;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任务;全面落实有关光伏产业扶贫开发政策,满足国家能源局批复的光伏扶贫容量接入需求,并优先将村级光伏扶贫项目的接网工程纳入贫困地区电网改造升级。”省电力公司营销部主任郭贺宏说。
古县南垣乡东池村因地处山区,资源稀缺,土地贫瘠,全村350户989口人基本都属贫困人口。井井通电工程完工后,首先解决了全村人畜的吃水问题,进而带动全村苹果等经济作物产量翻番。村委主任吴景明说:“人勤地不懒,有水土生金,有了电力基础支持,实现苹果亩产收入5000元不是梦。”
电力基础设施的夯实也为贫困村招商引资提供了重要保障。2018年6月,来自韩国的研究人员来到娄烦县兴旺庄,看到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纯净原始的土地资源和安全清洁的电力供应,当即决定投资2000万元培育种植降糖辣椒。“现在,100座电气化新型温室大棚已经投用。村里的年轻人不用再外出打工了,我们的好日子不远了!”村委主任王海俊笑得合不拢嘴。
此外,针对不少贫困户无力购买新型农机具的状况,省电力公司在各地大力推广爱心共享超市建设活动,通过企业出资购买各类农机具供村民无偿使用,为村民农业生产节省投资,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激发村民的自力更生意识。省电力公司所属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也发挥资源和专业优势,积极对口帮扶偏关县职业中学,为山区孩子早日熟练掌握一技之长摆脱贫困提供了智力支持。
本报记者 齐泽萍 通讯员 冉涌 赵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