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工程正式推行一个半月以来,全省共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3万人次,开展普法宣传913次,协助人民调解342次,引导群众获取法律援助567次,群众满意度达99.3%,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今天,省政府新闻办就我省“实施免费法律咨询便民工程”的相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楼阳生省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省政府将全力办好八件民生实事,“实施免费法律咨询便民工程”就是其中重要一项。
“实施免费法律咨询便民工程”,是指通过117个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418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组织专业法律服务团队,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关键词:对象和人员
便民工程的服务对象为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有法律问题需要咨询的,可到当地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或者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咨询值班法律服务人员,并获得免费解答。
便民工程的服务人员包括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政法机关曾从事审判、检察、法律服务管理等业务工作5年以上的退休人员,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高等院校法律专业师生及其他从事法律事务的非公职人员等可提高法律咨询质量的人员。
据介绍,我省已经实现了县、乡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全覆盖,建成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5962个;同时,在全国率先出台我省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管理办法,规范了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全省共建立村(居)法律顾问微信群15802个,基本实现了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此外,还研发了“实施免费法律咨询便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
关键词:五项内容
便民工程的服务内容有五项:
一是提供法律咨询,就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作出解释、说明,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二是开展普法宣传,围绕征地拆迁、土地权属、婚姻家庭、入学就医、社会保障等重点问题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基层群众法治意识;
三是协助人民调解,人民调解组织遇有重大、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值班人员积极配合提出法律意见,并协助人民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
四是开展法律援助,服务过程中遇到群众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时,及时引导帮助困难群众获得法律援助;
五是参与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特别是群体性信访案件的化解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尽最大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关键词:主体和分工
便民工程的实施主体分三级:
省司法厅负责研发管理系统,统筹指导全省工作,会同省财政厅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市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所辖县(市、区)便民工程的指导管理工作,统筹本市域法律服务资源,并会同本级财政部门对所辖县(市、区)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绩效评价。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组建县、乡两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值班人员库以及两级实体平台排班工作,指导、监督、考核值班工作并根据考核情况管理和发放补贴经费。
县、乡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负责值班人员相关信息、值班时间公示以及平台值班人员的日常考勤,同时做好咨询群众的满意度测评工作。
省司法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省“实施免费法律咨询便民工程”这一民生实事的主管部门,省司法厅下一步将强化督导考核,通过随机抽查、实地抽检等方式不定期督导检查,并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绩效评估,同时建立跟踪督办机制,实行动态监管,确保把这一便民工程做成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精品工程。
本报记者 雷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