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山西工业坚定走在结构性反转道路上

  • 配装备制造业,中船重工晋城新能源装备产业园生产车间一角。(资料图片)

  •   在山西综改示范区学府产业园区的路边,有一个十余米高的正方体玻璃建筑很是惹眼,它就是我省重点项目——山西先进计算机中心硅立方玻璃幕,由于它的核心部件都是硅,所以有个好听的名字“硅立方”。从去年11月份上线以来,它已经支撑了全国超过100家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研发任务。
      2018年,在煤炭供求处于紧平衡、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态势下,我省积极转变观念,不再走“依托煤”的老路,加快推动经济结构优化、新动能培育步伐。服务业对整体经济支撑作用突出,增加值增长8.8%,快于第二产业4.3个百分点;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3.4%,高于第二产业占比11.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1.7%,高于第二产业45.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非煤工业引领工业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工业增加值增长0.3%,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长8.2%,制造业增长9.2%;按可比口径,非煤工业、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较2017年分别提升3个、2.1个百分点,工业结构性反转迈出坚实步伐。

    制造业将夺山西工业第一把“交椅”

      山西先进计算中心是中国科学院与太原市深化院地合作的成果。据山西国科晋云先进计算有限公司产品总监王楠介绍,“硅立方”包括六万个高性能计算核心,在全国公共计算平台中排名第四,相当于两万台家用电脑的总体性能,全国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预报业务就是由这台超级计算机提供的。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我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为推动工业结构性反转、新动能培育,我省将目标瞄向了加快发展支柱性制造业。
      我省发展制造业在全国具有独特的优势。市场优势,我省本身就是全国最大的煤炭机械消费市场,据统计,煤机设备、配件每年的采购量高达亿元左右,每年运输煤焦用的重型卡车销售量在2万台以上,汽车零配件等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原材料优势,我省是全国的钢铁和铝工业生产基地,原材料质优价廉,运输便利,具有很强的竞争和比较优势;产业配套优势,我省重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雄厚。重型机械、矿山机械、精密铸造、农用机车及零件、汽车零部件生产、船用发动机、电子产品以及有色金属、建材工业等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拥有太原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晋西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大同柴油机厂、大同齿轮集团公司等一大批大型机械制造企业;人才和技术优势,我省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多年来,众多的大中型企业培养、聚集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一批大专院校和职业技校,每年培养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再有就是区位优势,山西地处中国中部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腹地,距天津港500多公里,离欧亚大陆桥也很近,产品销售可辐射东、中、西部,进出口有便利的运输条件。
      去年以来,我省大力发展大数据、物联网、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通用航空等产业。省委明确要求,2018年起用5年时间推动制造业替代煤炭成为山西工业第一大产业,实现我省工业历史性结构反转。

    1000个转型项目培育制造业“冠军”企业

      在太原市西山脚下的铁路装备工业园,有着120年历史的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已从市中心搬到了这里。厂区搬迁后,投入近4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去年成功拿到最高级别的C6修维修许可证。搬迁以后厂区面积比原来大了近四倍,年设计能力由原来维修150台机车达到现在的400台左右。
      目前,山西的轨道交通装备主导企业有近20家,包括中车集团所属太原、大同、永济公司以及太重、晋机车轴、智奇等大中型企业,初步形成了整车组装、零部件和原材料配套的产业体系。
      太原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锦文说:“最终我们要实现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生产、制造、维保、售后以及架大修业务的生产能力。”
      去年以来,我省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转型项目建设年”要求,以项目促转型、谋发展,培育制造业“冠军”企业。全年分行业、分类别、分层级推进了1000个转型项目建设,太钢高性能碳纤维、晋能高效异质结组件、吉利晋中基地乘用车商用车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编制完成制造业十二大领域发展(招商)图谱,组织山西(深圳)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专题对接会等系列招商活动。培育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19户,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2户,中电二所、太重轨道交通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大同中科唯实矿山科技获批工信部第二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华翔集团入选第三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18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4%,制造业增长9.2%,非煤工业增长8.2%。

    技改资金“四两拨千斤”效应显现

      在吉利汽车晋中分公司,总经理刘玉东指着刚刚投入5亿元全新改造的生产线说,这条生产线组装的汽车是刚研发的一款高性能电动汽车,不论是续航里程,还是各项性能,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2018年,吉利汽车晋中公司共生产整车102686台,取得了产值131亿、税收11.6亿的好成绩。
      技改资金的投向,对推动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催生新动力、实施创新驱动突破新技术等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是我省工业经济转型的有力支撑。
      2018年,我省工业技改投资快速增长20.9%,全年共选出项目258个,支持资金19亿元,带动全省技改投资近700亿元,项目投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984亿元。其中,支持各类开发区项目200个,安排资金16.9亿元;支持民营企业项目134个,安排资金9.4亿元。支持的吉利、大运等新能源汽车项目,对打造整车及配套产业集群发挥示范作用;支持的潞安、阳煤等现代煤化工项目,为山西煤化工产业发展探索新路径;支持太钢碳纤维、中电科碳化硅等新材料项目,提升了优势新材料核心竞争力;支持的清慧、华翔等铸造示范项目,推动了晋城、临汾两市打造铸造产业集群;支持的潞宝、兰花等焦化改造项目,形成焦化苯-己内酰胺-尼龙6等特色产业链。
      作为能源重工业大省,我省与周边省份相比,工业增加值增幅偏低是不争的事实。从工业表现来看,服务业占GDP比重的提升,还不能代表以能源重工为主导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迅猛,但在工业盘子中的比重仍难挑大梁。实现2022年工业经济“结构反转”目标,我省的担子依然很重。
      据了解,今年,我省技改资金要投入25亿元,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强基为主攻方向,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来自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7%,占全省工业投资比重37.1%,同比上升7.5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 齐泽萍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6-02期

    • 第2019-06-01期

    • 第2019-05-31期

    • 第2019-05-30期

    • 第2019-05-29期

    • 第2019-05-28期

    • 第2019-05-27期

    • 第2019-05-26期

    • 第2019-05-25期

    • 第2019-05-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