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打工一年的年轻人,回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这一年,西驼水村的变化真是太大了!”这不是说笑话,而是灵丘县武灵镇西驼水村驻村工作队队员的真实描述。
近年来,灵丘县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优化农村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实现全县乡村从“颜值”到“内涵”的跨越式提升。
投资5.63亿元,实施了735.78公里的乡村道路改扩建工程,12万群众的出行难题得到彻底解决;投资3427.2万元,实施了134个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7.8万群众饮水更加安全;在59个行政村实施了电信普遍服务工程,村通互联网实现“全覆盖”;投资1800万元,进一步实施了45个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行政村和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动力电达到100%;投资5000万元,实施天然气进农村工程,铺设管线80公里,接入1镇2乡,红石塄乡实现了全域覆盖;投资3850万元,实施了35个村的污水管网工程,为10个村安装太阳能路灯400盏;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2432座;全县常住人口200人以上的村全部新建了公共浴室。
水、电、路、网、气等基础设施同步实施推进,以前只有城市才能享有的生活设施,如今成了灵丘农村的标配。2018年,灵丘县共12个村入选全国绿色村庄名单,13个村被评为美丽宜居示范村,48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178个村达到三星(脱贫达标村)标准、77个村达到四星(美丽乡村)和五星(旅游示范村)标准。灵丘县也被山西省委省政府评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省级示范县”。
本报记者 翁剑 通讯员 孙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