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深度报道

医疗护航 养老托底

老年人无忧度晚年

  • 太原某养老服务机构的护工搀扶老人锻炼。

  •   前几天,正在太原市晋祠源缘圆老年公寓安享晚年的张老先生突感胸闷、心悸、气短,赶紧在此做了个心电图,并网传给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后经医生确认,是其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医生建议其服药。
      “医院为我们提供心电图检测设备,负责上传心电图的诊断,同时,医生还会每周两次上门义诊并为老人进行健康评估。”该老年公寓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公寓居住的老人年龄较大,多在80岁以上,且失能老人居多。由于退休早,多数老人的退休工资比较低。但是,很多老人都有慢性病,有的每天要服用五六种药,一个月的药费就要花掉近工资的一半。
      在老年公寓,就可以享受到水平较高的医疗服务,这得益于这个公寓与第二人民医院与他们签约,成立的太原市首家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其实,这儿,只是全省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缩影。经过几年的实践,全省各地各有关机构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工作机制和不同的发展模式。

    区分不同情况,提供相适应的服务模式

      作为省、市医养结合工作试点,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积极探索老年医学真谛,以多种服务模式诠释老年服务内涵。
      走进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在老年病区,记者发现,这儿设有老年书画认知障碍活动室、老年音乐治疗室、老年心理治疗室、阅览室、静养室等医养结合区域。“在这里,养治结合,医疗为主,康养为辅;并根据家属需求开展无家属陪护病房,利用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专业陪护,为入住老年患者提供更加舒适安心的就医环境。”该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他告诉记者,老年患者的需求痛点就是他们工作的抓手。在众多诊治检查中,他们了解到心电检查是老年人生命的守护神,而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心电图诊断人才,致使老年人做心电图只能到大医院排队检查,为此该院积极搭建远程心电云平台让社区居民就近在社区得到心电图同质化诊断,推分级诊疗促居家养老。
      为落实医养结合目标要求,提升单纯养老机构服务能力,该院先后与太原八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光社社区日间养老服务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与太原市源缘圆老年公寓签约成立“医养融合”示范基地,为他们提供网络心电图检查设备及远程诊断,定期对养老机构开展巡回义诊,对老人进行健康评估等,构建起医院、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合作模式。

    “三级联动”,推动医养结合快速发展

      “针对城市社区和农村老年人医疗和养老服务差异化需求,我们县积极推动以县级医养结合机构为龙头,乡镇医养结合机构为主体,村(社区)医养结合机构融合发展的‘三级联动’医养结合发展新模式。”7月9日,在省卫生健康委举行的全省老龄工作推进培训会议上,就全县医养结合的情况,昔阳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负责人如此介绍。
      在县级层面,县人民医院开设了老年病科。该县人民医院与晋祥养老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且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强化养老机构中集居老人健康提供了保障。
      2016年,该县依托城区社区卫生医疗单位,建成了首家高标准医养结合的养老中心——昔阳县安康苑医疗养老中心。设置床位100张,养老居室34间,目前已有70余名老人入住。
      在乡镇层面,2018年投资78万元完成了东冶头镇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建成了可为30位老人提供医养服务的阵地,验收后即可运营;2019年投资70余万元在皋落卫生院建设能容纳30位老人入住的医养结合机构示范点,目前主体工程已结束,正在配套内部设施。
      在村级层面,县政府出台了《昔阳县推动村级卫生室与日间照料中心融合发展实施方案》,要求村一级要加强农村阵地设施建设,构建规范运行机制,实现农村医疗、养老资源的充分融合。这几年,昔阳县以瑶湾村、皋落村、寺家庄村三个村卫生室与日间照料中心“两室”联建医养融合示范点带动和辐射了145个村,均完成“两室”联建医养融合工作。
      卫生室与日间照料中心签订《医疗服务协议》,为所有入住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天为老人做基本健康体测,定期为老年人举办健康保健知识讲座,并为患慢性病老人提供跟踪随访服务。为农村老人开辟10分钟医养通道,实现医疗养老“两不误”。

    因地制宜,健康养老服务模式丰富多彩

      “我有自己的孩子,只不过他们长年在外,与我分开。”在交城天宁镇温馨养老院,一位80多岁的王大爷兴奋地说,“不过,现在我有家了,不再孤独了,而且在这儿,还可以就近看病。”
      王大爷只是当地医养结合的受益者之一。“交城县通过民办公助和公建民营的运营模式,开展‘养中有医’和‘医中有养’健康养老服务。”吕梁市卫健委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其实,我市在医养结合模式和运营方式上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实践,各县市区都有自己的特色。”
      针对农村老人逐年增加形势,汾阳市盘活乡镇社区卫生院闲置房屋存量资源。在全市18个基层医疗机构成立托老中心,各基层医疗机构院长为法定代表人,实行“先照后证”模式运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18个卫生院先后以“先照后证”形式开展“医中有养”式健康养老工作。
      孝义市医疗集团组建了含医养结合中心在内的综合、医保、人力资源、财务等10个管理中心,实现医养结合和医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
      柳林县采取“医养签约”方式,满足一些小型养老机构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医疗护理需求。
      离石区以社区和居家养老有机融合,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文水县采取住养日托、短托、长住三种模式,日托按小时计费,短托按日计费、长住按月计费,居家养老实行签约式服务,按服务需求计费。
      此外,还有“两院一体”或“医联结合”,支持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依托自身资源兴办养老项目或护理院,推进卫生院与敬老院、医务室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一体化建设运营,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融合效应。
      “作为全国第二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两年多来,吕梁市通过政策引导、部门协作等多种途径,点面结合构建起多层次、多形式的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新模式。”对吕梁市的医养结合工作,这位负责人作了如此总结。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7-15期

    • 第2019-07-14期

    • 第2019-07-13期

    • 第2019-07-12期

    • 第2019-07-11期

    • 第2019-07-10期

    • 第2019-07-09期

    • 第2019-07-08期

    • 第2019-07-07期

    • 第2019-07-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