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市县新闻

多好一手文化底牌,别打烂了!

  文化产业是山西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手捧着文化资源优势这个“金钵儿”的山西人,该怎么样打好这张牌呢?
  近日,记者连续关注了几件文化发展的事儿:一是太原正在举行的“印记太原”国际设计大赛,一是一些地市级的文博会,记者从中看到了文化发展的两个方向。
  “印记太原”设计大赛,高端、大气、时尚,偏重于强调文化的创新,但一些地市级文博会呢,展示更多的是传统的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偏重于文化的传承。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做个比较,显然,这些产品,不太符合现代文旅市场的“品味”“口味”。记者连续参加了几个省内地市级文博会,都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
  文化传承当然很重要,但是在展厅里,看着各个展柜上无人问津的各种工艺品,心里很痛。就想,山西的文化产业一定要走创新之路,只有创新,才能让山西的文化优势彻底地发挥出来,才能实现让山西文化产业成为山西转型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在传承与创新这两极之间,山西的这张“文化牌”,一定要用心打好。
  山西已经有了拿得出手的好牌,比如平遥古城。就品牌知名度说,平遥是世界文化遗产;就硬实力说,平遥古城是中国货真价实的古城代表;就软实力说,《又见平遥》、平遥国际摄影节都是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可以说,“平遥模式”是山西发展文化产业的最好标本。
  然而,在各地纷纷而起的文化产业发展中,依然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做法。许多地方建起了所谓的各种古城、文化园、康养中心,其实质却是圈地搞房地产;许多风景区在投资商大把撒钱后,被搞得不伦不类,历史风貌严重受损;此外,有些地方政府发展之初,对引进企业大喊支持,等企业落地真正需要扶持时却置之不理。
  山西的文化、山西的历史,就在那儿;山西文化的产业化,却需要我们既传承、又创新,最终像平遥古城那样,实现品牌化。我们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关键是:我们要给世人呈现一个对味的五千年才行。
  文化这张牌,祖先已经给了我们一副好底牌,我们要仔细想想,该怎么出牌!千万别打烂了!

郭强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7-28期

  • 第2019-07-27期

  • 第2019-07-26期

  • 第2019-07-25期

  • 第2019-07-24期

  • 第2019-07-23期

  • 第2019-07-22期

  • 第2019-07-21期

  • 第2019-07-20期

  • 第2019-07-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