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市县新闻

订单西葫芦富了众乡亲

  这几天,方山县马坊镇红崖湾村的订单西葫芦上市了。村民高星元一日两出勤,忙得不亦乐乎,上午自家地采摘,下午合作社打工。他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今年种了2亩订单西葫芦,按每斤0.4元的价格,每亩产量1万斤计算,2亩保守纯收入可达6000元以上,加上打工每天80元,工期40天,收入又是3000多元,仅西葫芦上市的这两个月时间就能收入近万元。”
  高星元的情况在红崖湾村并不鲜见,全村有30多户农民演绎着边种田边打工的双重增收模式,而这一切,都缘于该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订单西葫芦的引进。
  红崖湾村地处方山县马坊镇北部,辖红崖湾、店则上、西会湾三个自然村。长期以来,群众观念落后,接受新技术新品种较难,传统种植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收效甚微,全村190户493口人守着2000多亩耕地年复一年,望而兴叹。
  2016年,该县农业局派驻第一书记王建到村后,立足实际,广泛调研,寻找症结,积极调产。2018年,成功引进西葫芦回收公司,发展露天西葫芦订单产业,当年实现订单种植西葫芦150亩,每亩纯收入达到3500元,成为村民稳定增收的普惠产业。今年,吃到甜头的村民种植西葫芦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猛增到500亩。
  29岁的村民张叔红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在邻村杨家沟村流转土地125亩,全部种植了西葫芦。如今,在他的百亩西葫芦地里打工的附近村民有50多人。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杨家沟村今年也发展种植西葫芦达60多亩。
  村民高春贵告诉记者:“他今年试种了2亩,仅上市一个多星期就挣得800多元。”他说,以前咱们农村也种植葫芦,但形不成市场,种的多了卖不出去,所以群众还是以种土豆、红芸豆、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但这些收入都不如西葫芦。
  张叔红在田地旁给记者算了一下:西葫芦市场价格不定,一天一个价,最高时每斤可达到1元,最低时跌到0.1元也没人要,订单西葫芦保低价每斤0.3元,市场好时,随市场价销售。就按保低价每斤0.3元计算,1亩西葫芦的收入也在3000元以上,成本1亩去掉1000元,1亩纯收入至少在2000元以上,要比种玉米、种土豆每亩收入高出1000元以上。他高兴地对记者说:“今年种了100多亩,保守能收入20万元。”
  第一书记王建告诉记者,红崖湾村订单西葫芦产业已经带动辐射了周边开府、里其、树林则、落辉、油房沟等七个村庄。

本报记者李全明 通讯员杨应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7-28期

  • 第2019-07-27期

  • 第2019-07-26期

  • 第2019-07-25期

  • 第2019-07-24期

  • 第2019-07-23期

  • 第2019-07-22期

  • 第2019-07-21期

  • 第2019-07-20期

  • 第2019-07-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