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热浪滚滚,阳高县脱贫巩固的主战场更是热火朝天:县乡村干部步履匆匆进村入户走访调研找差距,认真研究提升谋划发展强弱项;贫困群众与驻村干部谈巩固想法,聆听“大喇叭”和“农民夜校”“好声音”提志增智……
这个三伏天,阳高在全省率先开展的脱贫人口“回头看”行动如火如荼。
再启自查自纠,对标对表“过筛子”
“我们要围绕县委构建长效脱贫产业体系目标,完善产业扶贫项目企业托管制,对5个千亩产业扶贫园区的11项扶贫产业安排专人对接,构建‘陪护成长’的模式,着力提高产业扶贫资金绩效,最大限度降低资金流失风险。” 8月5日,古城镇千亩产业扶贫园区内,镇党委书记闫东斌与相关人员正在研判分析项目运行状况。
今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阳高退出了贫困县序列。为不断巩固脱贫成效,提高脱贫质量成色,确保全县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小康,实现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阳高县决定从8月开始,利用5个月时间,对全县已脱贫人口和过去五年脱贫工作全面开展“回头看”行动。
对标思想认识,是不是还存在侥幸懈怠的问题;对标长效产业,是不是还存在发展不够的问题;对标基础设施建设,是不是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标工作作风,是不是还存在不严不实的问题;对标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是不是还存在引导不够的问题;对标精神状态,是不是存在不细致不持久的问题;对标担当作为,是不是存在不积极不主动的问题。对标“七个是不是”,阳高各级党员干部走村入户、进企业到地头,对标对表一项一项“过筛子”,及时发现问题,切实整改问题……
聚焦重点内容,精准发力“补短板”
“以前种黄花都是我们自己加工自己卖,不仅没销路,最主要是到了阴雨天就没法晾晒。”在鳌石乡均田村扶贫车间大院里,龙堡村村民傅存镇说,“现在方便多了,这个扶贫车间可以直接收购我们的黄花,价格公正,又挣现钱。”
“我们成立扶贫车间就是为了方便农户,解决全乡老百姓尤其是贫困户卖黄花难的问题,补上发展黄花产业的短板。”该扶贫车间负责人曹立峰介绍。
开展“回头看”,阳高聚焦“八个重点”:一是聚集“两不愁、三保障”,开展“回头看”;二是聚焦问题整改,开展“回头看”;三是聚焦扶贫产业,开展“回头看”;四是聚焦扶贫举措,开展“回头看”;五是聚焦衔接乡村提质,开展“回头看”;六是聚焦激发内生动力,开展“回头看”;七是聚焦干部帮扶,开展“回头看”;八是聚焦基层党建,开展“回头看”。
而该县围绕“八个聚焦”开展“回头看”每一项也都事无巨细:“4+N”扶贫产业覆盖贫困户的情况、帮扶措施是否公开精准、贫困村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否有效治理、拆旧复垦是否达到进度要求、贫困户是否存在“等靠要”思想、“农村大喇叭”工程是否有序运行开展、驻村干部入户帮扶工作是否落实、农村党支部“1+6”创建情况如何、党群关系是否进一步密切……
“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一天起,我就下定决心不忘初心、盯紧产业,把我村的产业短板补起来,让全村人民都过上好日子。”狮子屯乡东双寨村党支部书记谷爱军的发言引来阵阵掌声。该村“一村一品”的210栋蔬菜大棚产业,全部实行分棚到户、自主经营,去年每个棚平均纯收入8000至9000元,今年预计超过1万元,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聚宝棚”。
坚持目标导向,靶向施策抓整改
切实巩固好贫困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在贫困学生资助、薄弱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教师培训上下功夫;进一步巩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行政村卫生室达标率达到100%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提升易地搬迁入住率的基础上,做好周边设施和产业配套工作……
阳高县在“回头看”中,紧扣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这一底线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查改结合、边查边改,确保查得清楚、改得到位。目前查摆问题13个,已整改5个。
“通过‘回头看’,进一步夯实脱贫基础,最终实现扶贫产业强起来,群众生活好起来,移民新村亮起来,乡村振兴活起来,结对帮扶实起来,脱贫成效强起来的‘六大目标’。”该县扶贫办主任张文忠说。
下好巩固先手棋,填好提升成绩册,阳高脱贫“回头看”铆足了劲!
本报记者 杨晓明 通讯员 卢永龙 史亮 荆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