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晋周刊

创业人 创业事 创新魂

  • 泓泉山庄里的大白鹅

  •   

    编者按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持续发力,双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特别是今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活了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在刚刚落幕的2019年山西省星火项目创业大赛上,涌现出一批涉及行业领域宽泛、创新创业意识强烈、时代特征明显的创新创业项目。
      “星火创业大赛”自2014年起在我省连续举办以来,已成为我省较有社会影响的创业赛事品牌。本次大赛在主办部门的精心组织下,参赛项目数量首次上千,达到1017个。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产业链条紧实、市场竞争力强,成为本届大赛的最大亮点。“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大赛主要围绕项目的产品、技术、经营模式、管理方式、商业价值,综合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带动上下游产业就业规模、吸纳就业、带动精准扶贫和促进经济转型等因素,评选出了48个优秀项目。在2019年山西省星火项目创业大赛期间,本报记者特别采访了4位创业者,了解了他们的创业故事。


    薛贵生:村里“能人”的杂粮梦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一度因热量高口感不好而被抛弃的五谷杂粮,以其独特的营养保健价值,重新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生长在吕梁山岚县的薛贵生看到了这一市场,结合自己十几年糖尿病史研究出了“粗粮八宝粉”,他的这个创业项目在2019山西省星火项目创业大赛中,获得了人社部专家库评委的充分肯定,荣获大赛二等奖。
      “我们的八宝粉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上海德诺产品检测检验,产品含有人体所需维生素A、E、B1一B3等;经过江苏佳信58种检测,其中包含钾、镁、铁、锌、硒等人体所需的20多种微量元素,所含膳食纤维达到了营养素的66%。产品达到国家全营养食品标准,2017年申请了‘国家一种三高肥胖人群专用食品专利’。”薛贵生告诉记者。
      在岚县梁家沟乡提起薛贵生,可是个人人竖大拇指的能人。参过军,开过米面加工坊,做过豆腐,卖过蔬菜,跑过运输,还办过私立小学,小学开办六七年后成功转成了公办学校。为什么又重新创业搞起了粗粮?
      十几年前,薛贵生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体重一下降了10多公斤。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一位糖尿病专家,告诉他通过食疗可以缓解糖尿病症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治疗自己的糖尿病,薛贵生一头扎进医书,查阅资料,决心研究出一种能用食疗控制血糖的办法。按照古人“逢籽皮必捣”、磨得更细、吸收更好的原理,搭配出“三合麦五合豆”八种粮食,再加上枸杞粉、山药粉、野山楂粉、山蘑菇粉等辅料,反复亲身试验,定期进行医学体检,发现自己的血糖得到了缓解和控制。
      2014年,借助国家惠农政策,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山西老磨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始构建。2015年1月,注册资金500万元,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集杂粮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启动运营。
      绿色农业解决“吃的安全”的问题,功能农业则是解决“吃的健康”。抓住这个商机,薛贵生开始循着健康产业一路开疆扩土。公司的主打方向就是拓展有机农业健康产品市场,力争在健康营养功能食品研制、订单农业、有机农产品贸易方面有所作为。目前,公司已获得了SC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并与一百多家省内外客商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年销售精加工杂粮2000多吨。
      在稳步发展的过程中,薛贵生并未就此满足,因为他有自己的创业理念:自己发展的同时,带动和帮助一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目前,薛贵生的山西老磨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吸纳了全村61户贫困户152人入股。
      2019年,老磨坊引进资金,扩建年产10万吨全营养功能性食品“粗粮八宝粉”项目,总投资2亿元,项目力争一年建成投产,不仅能带动岚县25000多农民稳定脱贫,而且也带动周边八县农民种杂粮的积极性,可安排社会劳动力360人,年销售产值预计24亿元。

    郭宏伟:发鸠山下的“鹅司令”

      三面环山一洼水,山清水秀地养人。发鸠山下,一棵棵黄梨树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泓泉水上,一只只洁白的大鹅缓缓地游过。如诗如画,如梦如歌,这就是退伍军人郭宏伟的创业新天地——位于高平市寺庄镇琚家庄村的泓泉山庄。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儿时背诵的一首唐诗深深扎根在郭宏伟心中,也成为他日后创业的奋斗目标。
      1997年,郭宏伟18岁那年应征入伍,用青春和热血在祖国的边疆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三年的军旅生涯,铸造了他钢铁般的意志。退伍之后,几经辗转,郭宏伟在一家国有煤矿上了班。那时候,煤矿的效益好,工资高,家人都因为他有这样一份工作而自豪,可是,他们不知道,那种朝九晚五的生活并不是郭宏伟的梦想,那种一眼看到底的生活使他辗转反侧,难以踏实下来。
      2012年,郭宏伟毅然决然地辞掉了煤矿安定的工作,自筹200万元,承包200亩荒山,利用荒山的梯田式山地种植了玉露香梨、核桃、桃、杏、枣等经济林,散养了鸡鸭鹅,在山下还建起了垂钓池,开起了农家乐,走上了一条自己的创业之路。
      可是,对一个既没有资本也没有背景的农村孩子来说,创业谈何容易。一切都是白手起家,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开发农庄的各种项目,手续要自己一趟一趟去跑,没有资金来源,拿出全部积蓄后再找亲戚朋友一个一个去借,农庄要搞建设要修路,他就自己下工地,和工人们一起劳动,吃在工地住在工地……
      从创业到今天已经7年了,今天的泓泉山庄,已经是一个占地面积500余亩、拥有员工20人,集休闲垂钓、农家乐、果蔬采摘、农耕体验、商务洽谈、野炊烧烤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农庄从成立以来,直接与间接带动周边村庄180余人就业。
      为了打造农庄的特色,郭宏伟认准了两个颇有地方特色的项目,一个是黄梨产业,一个是白鹅养殖。
      高平是黄梨的故乡,而发鸠山下的这一片梯田是大黄梨的主产地之一,农庄250亩的黄梨,既是风景观光的胜地,更是美食美味的宝库。郭宏伟在小小的黄梨身上下功夫、做文章,推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黄梨宴。现在,蜜汁黄梨丸、米香大黄梨、自留地蒸梨汤等菜品已经成为农庄的招牌菜。
      大白鹅可观可赏,可亲可爱,可玩可乐,可食可用,是一个兼具景观功能、娱乐功能、休闲功能、康养功能的好项目。目前,农庄大白鹅的养殖规模已达2000余只,不仅可以节省果树地除草的开支,降低养殖成本,还可以营造娱乐氛围,凸显景观效应,增加农庄收入。自从开发了大白鹅养殖,人们亲切地叫郭宏伟是发鸠山下的“鹅司令”。
      2017年郭宏伟当选为村支部书记,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如何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使山庄成为乡村振兴的起跑站?郭宏伟目前正在思考新项目,将泓泉山庄打造成农林文旅康一体化的综合山庄,造福地方,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

    郭俭伟:互联网创业路上的“80后”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19山西省星火项目创业大赛,有这样一支年轻的互联网创业团队,他们平均年龄都在35岁以下,创业核心团队既有退役军人,也有知名互联网公司辞职返乡的技术人才,是一群标准的“80后”青年,郭俭伟便是这支项目团队的领军者。
      他们此次参赛项目是共享支付PAY,是一款集合电子支付、语音播报、人脸识别、精准数据分析、线下精准广告投放、线上广告主系统、无感会员系统、商家应用系统、新零售系统、社交APP等功能的互联网大数据型产品,该产品可以实现商家、顾客、广告商三位一体的完美融合。
      郭俭伟是在全国创新创业大潮中,被创业热潮鼓舞而选择回乡创业的。“国家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创业创新,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作为一名山西籍青年技术人才,我也想做成自己的一番事业。”郭俭伟说,“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郭俭伟放弃了在一线城市知名互联网企业的高薪待遇,带领着几个和他一样有梦想、有追求的小伙伴,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创业,开启了人生中第二次奋斗转折的历程。
      2017年,项目团队自筹300万元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在仅有60平米的简陋办公室里开始了项目的技术研发。组建之初,虽然团队技术过硬但因力量有限,常常是为了一个逻辑路径的应用更加简化,郭俭伟带领着大家挑灯熬夜进行头脑风暴,又常常为了产品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天南海北地去做市场调研,互联网行业当中盛行的“996”工作制在这里已经变成了“997”。
      两年的时间,郭俭伟和他的团队工作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北上内蒙古、南下珠三角、东至长三角、西赴云贵川,跟各地的中小微商家收集经营调查数据高达近万份,正是有了这样详实的数据分析,才锻造出“共享支付PAY”这样一款可以满足各地经济水平差异化对产品的适应需求,解决了中国6000万中小微商户普遍存在的“拓客”“锁客”“引流”的经营难题。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也是大数据应用的时代,虚拟经济的电商对线下实体店的影响冲击很大,既要帮助实体店更好地生存,也要推动他们跟上电商经济的步伐,这正是我们创业的初衷,希望将全国6000万中小微商户的消费精准数据与电商引流结合,给所有的线下实体店开拓一条电商经营通道,把所有的流量免费共享给愿意投身电商创业的实体店经营者,助力实体经济更好更加繁荣发展。”郭俭伟告诉记者。
      郭俭伟的创业历程,是一个山西籍返乡创业群体的缩影,代表着热爱家乡故土、愿意为山西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年轻一代人群,在他们这样的“80后”身上有着与传统思想不一样的超前思维,他们借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乘势而为,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辉煌。郭俭伟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商用数据应用领域的成熟企业,成为山西省互联网发展领域的领军企业。

    梁爱林:农民发明家的创业路

      8月27日一大早,梁爱林就与记者进行了微信视频。一套麻油沉淀机已经装好车,装备发往大同。车间里,还有一批为各地订制的整套机械设备,沙棘脱粒机、筛选机、环保节能炒料机、不锈钢麻油沉淀罐、油渣分离机、多功能粮食去石机,还有上料机、搅面机等等,光今年各种设备梁爱林就卖出了150多套。
      “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等省区的饮食习惯中,人们特别喜欢食用胡麻油(学名亚麻籽油),而其原料胡麻籽须经烘炒后才能进行压榨加工。榨油企业采用人工或半人工烘炒方式,这种方式具有劳动强度大、烘炒效率低、烘炒成本高、烘炒质量差、环境污染大的缺点。为此,我们研制了这款环保节能炒料机,实现了无需专人看管的自动化烘炒。”梁爱林指着环保节能炒料机对记者说。炒料机每小时可烘炒600公斤胡麻籽,烘炒成本为每百公斤仅5元左右。
      梁爱林文化程度不高,却是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2019年入选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他可是岚县远近闻名的农民发明家。
      因家境贫寒,16岁时梁爱林就外出打工,学习焊工和机械修理技术。1998年,梁爱林回到吕梁岚县顺会乡建立了全乡第一个农机修理部,并逐渐发展成为集修理、发明、制造、销售为一体的复合型制造公司。2000年,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他不幸遭遇车祸,落下肢体二级终身残疾,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他选择了坚强。2003年,梁爱林经过反复实验,终于研制成功了“爱林牌”多功能小型粮食去石机,并于2006年获得国家专利。随后几年里,他研制的环保节能炒料机、沙棘脱粒筛选机等5种农机又相继获得了国家专利。如今,梁爱林研发的农机早已远销省内外。
      20余年来,梁爱林发明研制各类农产品加工设备,填补了我国农产品加工机械多项国内空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产品加工机械缺乏、传统方式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低下的现状,助推了农产品加工机械化进程。目前,梁爱林拥有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转让2项。
      现在梁爱林的产品凭口碑相传销往了全国各地,2018年销售额500余万元。

    本栏稿件、图片均由本报记者齐泽萍采写、拍摄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8-27期

    • 第2019-08-26期

    • 第2019-08-25期

    • 第2019-08-24期

    • 第2019-08-23期

    • 第2019-08-22期

    • 第2019-08-21期

    • 第2019-08-20期

    • 第2019-08-19期

    • 第2019-08-1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