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论坛

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如何守正创新?

  随着数字化网络传播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方式出现了较大改变,机构媒体、自媒体不断成熟,新闻传播逐渐趋向大众化、多元化,互动性、指向性越来越强,受众的阅读方式也随之便捷化、碎片化。在这个过程中,在传统媒体“地位”较高的深度报道正在遭遇媒介和读者的双重冷落。那么新媒体时代,读者还需要深度报道吗?面对碎片化信息的冲击,深度报道又该如何守正创新呢?
  一、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深度报道
  机构媒体、自媒体爆炸式增长,内容创作更加直接、更具现场感、更富情感性,新闻传播模式趋向于“短、平、快”,需要客观调查、耐心追踪、深刻分析、科学研判、精准预测的深度报道数量锐减、质量堪忧。而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却不会止步于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受众对事件背景的热情,对事实真相的好奇,对重大事件走向的追踪、预测与期待不会减少,这就需要有人去挖掘追踪、呈现事实真相,并分析研判、预测事件走向,还要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参与,并且抓住核心、守住底线、引导受众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关注事件本身。
  这就需要能够客观地系统地反映事件前因后果,深刻揭示事件本质和意义,甚至研判其发展趋势和走向的深度报道。相对于“是什么”,深度报道更侧重于告诉受众“为什么”、“怎么办”。深度报道除了真实报道、专业生产、科学分析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客观。在新媒体时代,很多流量大V、自媒体IP在陈述事实的时候会有情感代入,具有一定倾向性,特别是事件参与者的陈述,很容易带有自己的情感,不够客观。所以为受众提供真相、用正确和客观的价值观引导受众、增强受众的判断力和鉴别力,也成为了深度报道的价值所在。
  二、深度报道需要坚守底线
  深度报道,是一种剖析事实、揭示真相的新闻报道方式,突破了一人一时一事一地的简单报道方式,写作者需要深入采访、深入总结、深入思考、深入整合、深入分析,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去深挖掘、广关联、多采访、细分析、详报道,可以是单独报道,也可以是连续报道、追踪报道,内容呈现形式也很多样化,第一人称自述、第三人称剖析、双方或者三方对话、组合式报道都可以。
  新媒体时代,一些追求流量的机构媒体、自媒体常常会“洗稿”,没有时间或者不肯付出成本去深入采访,把不同媒体的相关报道整合在一起,变成自己的写作风格,然后进行发布。越是信息繁杂的时代,受众对深层加工的信息越是需求迫切,对独家的、原创的、权威的信息报道越是渴望。所以,深度报道一定更要坚守初心,坚持原创,杜绝“洗稿”现象,要肯花时间、花成本去调查、去分析、去创作,要坚守新闻品质,创造信息价值。
  在坚持原创的同时,深度报道还必须回归深度,写作者不能追求“短、平、快”,要带着耐心、细心、诚心去创作,深入挖掘事件本质、抓住真相和核心,多维度思考、多角度分析,将事件矛盾冲突调查清楚、讲述清楚,切实阐明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揭示其本质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走向,甚至将个体时间融入共性的话题,以小见大,从一个新闻事件中引发大家思想上、认识上的大讨论、大思考。
  三、深度报道要寻求创新与突破
  在坚守本质的同时,深度报道也需要适应读者现在的阅读方式,提升报道速度,优化生产流程,在坚守中寻求创新与突破,以拉近媒体与受众的距离,达到最优传播效果。
  (一)在内容生产制作中实现融合报道。事实证明,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调动受众的感官越多,传播的效果就越好。所以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也要强化技术生产能力和全时段报道能力,尝试从文图形报道转向全媒体报道,从最终报道转向持续性报道、直播式报道。我们可以综合利用文字、图片、音频、短视频、动漫等多种传媒元素,立体式、通俗式地去展开报道。
  (二)在传播渠道上实现互联互通。新媒体时代,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各自为政”的格局,多方联动起来,将专业的内容生产与丰富的渠道分发结合起来。当前,传统媒体基本上都已经建立起了各自的全媒体矩阵,包括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APP、短视频平台等等,具备了多渠道分发的条件,传播速度、覆盖范围已经大大改善,深度报道的多渠道传播、多平台分发已经具备了极大的可行性。
  在多渠道分发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增强互动性,也就是要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忒近感。微博、微信、网络直播等新兴媒介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强大的互动性、参与感和心理贴近性,这是传统纸媒无法回避的劣势,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多平台同步分发,多渠道互通互联的话,这个劣势也可以化为优势,毕竟传统纸媒的权威还在。
  (三)与其他政务新媒体实现共享互动。新媒体时代,一个很小的民生事件都有可能迅速成为一个舆情事件。从这个角度来说,深度报道也是舆情公关的一个重要方法,因为深度报道比较客观、深入、有理有据,不会煽动网民情绪。与此同时,各个部门又都有自己的发声窗口,如果我们的深度报道可以和相关的政务新媒体共享信息、互为链接、联动发声,报道就可以事半功倍。大家从不同领域、各自角度出发,挖深报道,让其更便于传播,让深度报道产生最大影响力。(作者单位:山西经济日报社)

李影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9-10期

  • 第2019-09-09期

  • 第2019-09-08期

  • 第2019-09-07期

  • 第2019-09-06期

  • 第2019-09-05期

  • 第2019-09-04期

  • 第2019-09-03期

  • 第2019-09-02期

  • 第2019-09-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