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落地,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当日股市早盘高开,午后热度退散,沪深小幅收跌,创业板指涨0.22%。人民币汇率未受冲击,中间价大幅上涨189基点,在岸人民币收涨242基点,不过离岸人民币受美指反弹影响小幅下跌。
降准后,市场将目光转向降息。本周还有几个重磅时刻都与利率有关,分别是9月17日265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到期、北京时间9月19日美日等国央行公布最新利率决议,9月20日新LPR第二次报价。在美联储大概率降息及我国国内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待解等内外因综合因素下,业内人士认为,我国“降息”窗口期已到来,MLF利率有下调空间。
降准落地首日,9月16日沪深股市冲高回落,与此前一周A股三大股指集体上涨形成反差。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澄表示,国内股市有这样一个规律,即利好消息提前透支,此前股市上涨,已是对降准有所反应。他认为,9月16日的沪深指数虽微幅下跌,但比前段时间还是有了不少涨幅,应该说是冲高回落。
受此前一天全球最大石油公司遭袭产能骤降50%消息影响,16日采掘服务、石油矿业开采板块涨幅居前,截至收盘涨幅分别为4.2%、1.98%。“两桶油”中石油、中石化分别上涨3.5%、2.69%。
人民币汇率也闻风而动,在此前一周累计上涨近400基点后,9月16日在岸人民币收报7.0640,升值242基点。当日中间价上调189基点至7.0657。这一上调幅度也是近两个月最高。受此影响,离岸人民币也整体呈上涨态势。
中信证券认为,伴随欧央行重启量化宽松(QE)及部分欧洲国家的“宽财政”的预期,欧洲偏弱的出口表现预计在四季度后会有改善,从而支撑美元指数的小幅下行;而从国内看,受益于近期逆周期调节政策加大,预计四季度经济将企稳向好,从而帮助人民币汇率在四季度的后半年止跌回升。预计四季度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将主要在7-7.3的区间内运行,年末有望保持在7.2以内。
业内人士认为,降准之后,我国“降息”的时间窗口也已经开启。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2点,美联储将公布利率决议,预计大概率降息。同日,日本、瑞士、英国、巴西、印尼、挪威等国央行也将公布利率决议。
刘澄提出,在利率下调的同时,还应关注处于“神经末梢”的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是否真正降低。他表示,受前两年去杠杆影响,一些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没有改善,很多农商行、城商行出现坏账,出于规避风险考虑不愿意给中小微企业贷款,一些企业转去找高利贷等非法渠道,在金融整治下高利贷也不好做了。
他形容,央行释放的流动性现在是在“主干道”放水,但分支“沟渠”没有修好,还是没有“水源”流到中小企业,所以急需疏通货币传导机制。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实体信用体系建设,有很多中小微企业尚达不到银行金融机构的放贷标准,因此要结合信用体系建设破解信用难题,让老百姓意识到信用是有价值的,价值能带来钱。不能只“坐等水来”,自己也要疏通渠道,修好灌渠。(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