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8月6日沪指见底2733点以来这一个多月,市场走出了稳步上涨的行情,在金融股托底、科技股持续进攻的背景下,市场的赚钱效应被明显激活,大盘水位也逐渐回升。就指数的运行来看,创业板在注册制以及综合利好的预期下,走势明显强于主板,主板的稳定也为创业板的活跃提供了保障,两者相得益彰。
本周一A股走出窄幅整理的行情,周二市场进一步调整。从盘面表现可以看出,前期的大牛股沪电股份拖累之前同步大涨的相关品种一起调整。目前股指上有压力下有支撑,保持窄幅震荡格局,为后市突破进行蓄势。市场的整体运行目前来看依然属于良性,做多应是当下最主要的策略。大盘在此位置预计会有震荡,沪指上方的阻力在3050点-3070点附近,此处的充分整理更利于蓄势上涨。9月16日,我国央行最新降准措施中的第一步——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正式实施,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央行宽松政策也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分析人士认为,全球货币政策宽松的趋势已明确,叠加央行降准正式实施,A股流动性有望进一步改善,市场向上趋势渐明,在这种时候,调整就是机会。建议投资者把握机遇,积极配置,操作上适当扩大仓位,继续低吸配置科技股、券商等优质品种。
配置攻守兼备
继续参与行情
“近日中美贸易谈判释放积极讯息,双方相向而行的姿态有利于减轻市场对于贸易摩擦的担忧,并提升投资者风险偏好,利好于短期窗口下股市的表现。”山西证券研究所分析师麻文宇认为,中美贸易问题在中长期窗口下不断反复,仍然会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反复挑动市场的神经,因而也仍然是我们不能轻视的一个重要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
9月12日晚,欧洲央行宣布将存款利率从-0.4%下调10个基点至-0.5%;同时重启QE;日本央行考虑以最低的成本进一步下调负利率的办法;美联储本周大概率实施降息。全球降息潮一浪高过一浪,为国内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在通胀可控、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背景下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对冲和托底的效力。
麻文宇分析,上周央行实施较大力度的普遍降准与定向降准,与LPR市场化定价机制一道,将有望有效降低银行的负债端成本,引导实际贷款利率的下行;另外,还将推动金融机构更加积极地配合专项债的发行,将降准释放的资金引入到基建投资项目中去,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辅相成,共同起到稳投资、稳增长的政策效果。政策组合拳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撑效应将更加显著。
但需要提示的是,近来市场对降准、降息的预期愈发浓厚,已经较大程度地反映在资产价格上,此前推荐的高利率敏感性品种已收获较大涨幅,但如果本周央行未能如市场所预期的那样调降MLF利率,将可能对行情产生额外的冲击。
麻文宇告诉记者,9月以来,我们的策略转向相对积极,基于内外风险一定程度的消化(风险偏好提升)、估值修复动力增加、业绩真空期等因素的考虑,她认为A股市场将“走出一波企稳回升的阶段性行情”,提示适度提升对A股资产的关注和配置,9月前两周股市大幅上涨,沪指站上3000点已经印证了这一判断。
国内央行降准,欧、日、美“鸽味”愈浓,加强了市场对利率将进一步下行的预期,也助力权益类资产的极端性估值修复行情,投资者可继续关注利率敏感型行业如中小科创(自主可控、新能源、软件)、金融等,以及积极财政发力的方向,如建筑、建材等。但同时需要注意,降息如若不及预期,可能打压市场乐观情绪,并令行情生变,因此仍需攻守兼备,保留对避险、稳健型资产的配置。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来看,利率下行、经济疲弱环境更加有利于利率债、黄金的中长期表现,因此继续推荐对避险资产如黄金等贵金属、利率债等固定收益产品做持续性配置;A股资产中业绩稳健向好、估值处于低位或有稳定股利回报的标的也可逢低介入,作为底仓配置。
本周变盘窗口
关注趋势确认
“上周市场继续走强,上证指数站上3000点,指数周上涨1.05%,深成指周上涨0.98%,创业板指数周上涨1.08%。从指数来看,三大指数依然表现尚可,不过个股活跃度逐渐下降,近期涨幅较大的科技股逐渐回落,人气龙头中国软件连续重挫,拖累板块人气。不过金融板块异军突起,带动指数走强,此消彼长。”中信建投证券太原营业部投资顾问黄聪海告诉记者。
消息面上,上周利好较多,央行降准,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取消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与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的投资额度限制。此外,9月9日至10日,证监会在京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在这一系列利好的催化下,三大指数均实现收阳,但其力度明显减弱。上周利好接踵而至,节假日期间海外市场全面回暖,人民币离岸汇率大涨,对A股市场人气而言将是一个比较大的提振。加上北上资金连续11个交易日流入,本月合计流入389亿。资金持续不断地流入,价值白马股有望维持相对的强势。
不过,黄聪海认为,利好虽然不断,但这轮反弹行情恐怕已经进入“鱼尾”。指数前期已经反应了部分利好预期,随着利好的相继落地,不过是预期的证实,并没有更大的利好来强化行情趋势。8月的货币金融数据公布,总量虽有改观,但难言转好。在宏观经济预期改善之前,我们认为市场总的节奏基调是波动为主,难有大的趋势行情。今年2月份启动的那波行情正是基于对经济复苏的预期,只是后来被证伪。如今,宏观基本面并没有改善,仅从博弈的角度指望市场走牛,投资者的预期还是有点过高。
黄聪海认为,技术上,本周是上证指数一个重要的周线级别变盘窗口,不论本周收阳还是收阴,指数大概率会出现向下变盘,除非周线级别出现跳空高开的缺口打破这个拐点。从历史的统计数据来看,一旦周线级别向下变盘被证实,指数往往都会出现比较大的调整,请投资者务必要注意。板块上,科技股,尤其是近期已被炒作较高的,建议谨慎追涨。重点关注银行等价值股低位补涨的机会,因为每到四季度,市场往往都会出现估值切换的行情。
向上态势不改
后市充满信心
“中秋节前市场走势良好,连续反弹于整理平台处震荡整理,预计节后的震荡仍然存在,但不会改变市场向上的态势。”东海证券山西分公司投资顾问药利民分析认为,过去的一周里,量能出现放大,金融、地产、酿酒等各板块轮流发力,科技股遍地开花,虽有所分化,但相关延伸品种已开始异动。场外资金逐步流入,做多气氛较浓。我国对QFII和RQFII额度的放开,再次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外资一直看好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此次将会有更多的外资投资者涌入中国。随着市场的演变,业绩优良的蓝筹股将会受到关注,到时A股将会出现波澜壮阔的走势。
目前来看,四大指数运行在整理平台附近,宽幅震荡也是消化筹码的手段之一,我们对后市应该充满信心。如果指数能顺利突破平台,则上升空间将会打开。但此时操作上对于涨幅过高的个股一定要注意减仓。市场最近一直是低价滞涨股强势,我们要利用盘中回落机会对此类个股进行低吸;对于妖股或强势股则不要追涨,因为短线炒作不会持久,应提防回撤。总之,指数震荡不会改变,但盘中个股机会颇多,我们要仔细甄别,券商及科技延伸个股可重点关注。
市场争议变大
适当降低仓位
省城某私募基金赵经理分析认为,在降准实施后,央行将如何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特别是如何应对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备受关注。按照上周的国债期货市场走势来看,交易资金认为MLF到期大概率是不会续作了,并且MLF利率降低可能本年度不太可能发生。也就是说支撑A股走牛的一个逻辑,即货币大幅宽松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而依旧保持目前适度宽松的局面。
A股上周表现基本符合预期,没有出现超预期的放量大涨,也没有出现利好出尽后的快速调整。市场资金依旧寻找各种逻辑去炒作相应的板块。只是不管如何炒作,两市成交量始终没有明显放大。最近有一些新闻报道江浙一带的活跃资金开始卖房进入股市,做资产配置的转移,且不论这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以及是否能够代表普遍情况,最终外部增量资金进入A股的表现一定是沪深两市成交额的显著持续放大。赵经理再次强调,没有明显成交额放大的情况下,市场资金是没有办法撑起全面牛市行情的。目前最确定的可支撑A股长牛的也只有政策意向这一条。外部环境虽然短期内缓和,但市场对此基本已经脱敏。
赵经理认为,在依旧是场内资金博弈的情况下,上周消费和科技的龙头都出现了一些不小的波动。消费类龙头贵州茅台因为市场实际成交零售价下跌的新闻报道,单日跌幅超过3%,科技类龙头中国软件更是出现跌停大阴线,整体趋势被破坏的走势。说明这个点位市场的争议开始变大,要不是上周四大金融板块尾盘拉抬指数,上周的A股走势并不好看。
赵经理建议,目前开始适当降低一些仓位,尤其是前期获利比较大的科技股仓位。距离国庆节还有两周交易时间,军工股可能还会间歇有一些表现,但也要注意及时兑现。补涨的品种,比如一些周期类个股以及市场预期并不强,但行业估值偏低的品种可能会被资金挖掘(如最近新能源汽车板块开始被一些资金关注),如果手头正好有这类个股,那么也建议在补涨后适当降低仓位。
本报记者 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