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至今,A股市场尴尬经历了10年零涨幅的行情,未来何去何从?对于刚入市的新股民来说,总幻想着“现在是不是最低点、入市股价就能翻倍再翻倍。”可这几天反复震荡的股市行情,让他们有些心急了。
那么,牛市是不是又来了?首先要明白A股牛市有几个特征:机构大量入市,主要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有领涨的人气板块,通常也会有10倍以上的个股出现;A股走牛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必须有大量的散户入市,如果周围的朋友都在谈论股市,都在聊某个人从股市上挣了多少钱,那么A股一定“走牛”了;政策对待市场温和。同时,A股“走牛”还有一个必要条件:必须符合各方的利益和利益诉求,简单来说,必须要符合国家在经济发展阶段的阶段性目标。
广州证券太原南中环街营业部投资顾问张虎帅表示,分析今年前3个季度的市场来说,政策从宏观方面对待市场是非常支持的,非常明显的两点改革就是加大开放力度和加快场内存量的调整,如加快外资额度的开放和科创板的设立;但从微观层面看,直接有效的政策仍然较少。而且有一部分投资者在今年前3个季度有一定的收获,这部分投资者多为经验丰富的老股民或在今年年初才入市的一部分新股民,但人数不多,但多数散户投资者仍然没有解套,所以市场增量资金并不明显。
综合来看,他认为市场目前仅是最坏的阶段过去了,但要说是牛市还尚早,投资者需保留一份清醒。目前来看,A股对于内部存量的改革仍有一条漫长的道路要走,目前快速的大涨并不符合各方的利益,慢牛更有利于市场在稳定的环境下完成各项改革措施,使资本市场有可能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对于投资者而言,首先要接受市场的变化,炒小、炒新、炒差这种原来市场热衷的操作手法正在随着个股的爆雷而逐渐没有市场;其次在当前阶段可以谨慎看多,趁着市场在调整阶段对手中的基本面恶化的个股加以调整,有很多低估值个股可以去选择;最后,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风格的变化,美股虽上涨10年,但90%的新增市值是由10%的个股完成的,这对于目前处于技术性牛市的上证50来说或许是未来的发展之路。
与此同时,大同证券分析师赵峰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A股正在经历着进入一波长期慢牛的蛰伏期。首先是国家经济驱动能量的转型,离不开资本市场的金融枢纽作用,改革开放前10年的经济动能是人口红利,中间10年是金融地产,而当下无疑要进入科技驱动的创新型时代,科创板的设立,无疑借鉴了美国纳斯达克开通后,对科技型创新企业的影响。其次,A股的对外开放酝酿新一轮的资产重估,陆港通、沪伦通、纳入MSCI、富时等的意义,带来一个比较大的外资定价权的提升。股票市场的中长期上涨,离不开合规、长线资金的长期持续流入,外资买买买背后,既摒弃了A股存量资金养套杀的割韭菜套路,也会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带动A股估值修复和风格切换,其重大意义,无论如何是不可低估的。其三是金融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深层次影响,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的能力,即发展股权融资助力产业结构升级。最近几年的资管新规、同业整顿,已经引发了深层次的行业聚变。而股票市场本身,也在推行注册制的同时,积极实践退市常态化,让资金更有效地进行配置与博弈,各种结构化产品和金融创新产品,满足着不同资金的取舍。
观察市场上的细微变化,很多股民应该能感觉到,行情行进过程不是一路坦途的,对于A股市场而言,背后离不开经济转型带来的实际支撑。
本报记者 李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