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外秋高气爽,凉风习习。置身美丽的大草原,脚踏似锦花草地,举手触摸白云蓝天。远处山花烂漫、牧草青青处缓缓走过一批马队来,马背上的游客笑容灿烂,拉马的人平静从容。58岁的伊悦东是草原附近柳科乡刁泉村五保户,他说,“有40多位村民在草原上靠拉马为生,给游客拉一次马80元,旺季时一天能拉三四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灵丘在战国时期因赵武灵王而得名,抗战时期,谱写了又一段辉煌的篇章,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捷。新时期的灵丘,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役中,交出一份满意的时代答卷。今年4月28日,经省政府批准灵丘正式退出贫困县。日前,记者走访了灵丘6个乡镇12个村庄,梳理灵丘人民脱贫攻坚的历程,认识脱贫扶贫工作的不易,捕捉多彩的脱贫攻坚场景,感受脱贫攻坚战带来的社会变革。
脱贫画卷在青山绿水中徐徐展开
灵丘县199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系全省36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共有贫困村124个、贫困户16325户42107人,贫困发生率20.6%。经过连续几年的奋战,终于迎来“摘帽”的喜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依山傍河处,一排排米黄色的观景式住宅楼拔地而起,汉白玉景观桥、钢架艺术桥飞跨河道,欢快的鸭子在潺潺溪水中嬉戏。绿茵茵的草坪、各色的景观树,楼宇间绿意盎然;别致的路灯、石砌的台阶、泛光的柏油街巷……龙渠沟移民社区村口大展板上一行大字赫然映入眼帘——企业与乡村共融、产业与就业并举、脱贫与振兴同步。
“你现在就是让我搬进城里住,我也不去!”8月28日,57岁的王保良笑嘻嘻地说。
2018年年底,王保良分到了一套106平方米的房子,他和村民们对社区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为了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社区建设了8万棒“玉木耳”基地。“结果比预想的还成功,销售也不错,一个大棚保守来说收入10万元没问题。这项收入主要用于全村30多户贫困户分红。”村委会主任胡二良说。不单单是社区有了产业,在发展有机种植、养殖,康养服务等方面也在快速推进,目前栽植有机蜜脆苹果300亩、有机中药材500亩、有机杂粮1500亩,发展蜜蜂养殖1000箱。俺们龙渠沟人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呀!对了,楼阳生省长还来我们这里调研呢,给予我们社区很高的评价!”王保良乐呵呵地说。
昔日的穷山沟走出了“国际范儿”
青山滴翠,泉水奔流,绿树参天。65栋别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打整的一块块梯田地里,有机农作物长势喜人。“每天一波一波的游客开着车出出进进,就连黑的吓人的非洲人,白得亮眼的欧洲人也经常进村……”53岁的王金做梦也不会想到车河村人的历史会重写。
灵丘县红石塄乡车河有机社区,先前叫车河村,昔日的村庄有多穷呢?一个破堂箱,一件断腿的饭柜,三口咧着嘴的大瓮,这是村民曾朝玉家全部的家当。
但是,车河村山好、水好、空气好,气候环境适宜,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明显,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13年,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脱贫攻坚工程自上而下展开。这一年与帮扶企业组建了车河有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采取“村庄改造+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的模式,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如今的车河是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种植有机杂粮、蔬菜等700亩,养殖有机鸡3万只、有机羊5000只,农产品全部取得有机认证。
车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模式了。车河村有机农业扶贫模式作为全国三个典型案例之一,登上“2018中国扶贫国际论坛”,并入选“中外减贫案例库及在线分享平台”。绿水青山让车河山窝窝变成了金窝窝,成为穷山沟走出的“国际范儿”。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2019年我省将最后1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全省800个左右贫困村退出,22万左右贫困人口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完成。这是扶贫开发事业的巨大成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的重要一步。
“咕咕咕,吃饭啦!”8月29日上午,在地里干完活的孙有的老人一回家,就直奔鸡舍给鸡喂食,一群乌鸡争先恐后地涌上前来。
78岁的孙有的是灵丘县白崖台乡长沟村贫困户。老人说,“种一辈子地,受一辈子的穷。”为了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2017年驻村工作队为全村的贫困户免费发放了50只乌鸡。孙有的老人是个勤快人,年底的时候打开了记账本一算:嘿,居然毛收入5000多元,除去喂鸡的粮食,净收入3500元。
白崖台乡党委、政府乘势发力,2018年在全乡发起了乌鸡养殖项目。崖台乡副乡长董富生说,乌鸡养殖已经扩大到7个村,带动了159户贫困户、304人脱贫。
对山西来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让更多的人走向富裕才是目的。脱贫攻坚将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落实已摘帽贫困县、已退出贫困村和脱贫人口的后续扶持政策,巩固脱贫成果,提升发展能力,让贫困群众乘着乡村振兴的快车,奔向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
“这不,今年4月份,楼阳生省长来咱们这里,提出了变晋北边缘为开放前沿,以后发优势促绿色发展。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超前的理念,实现乡村振兴,让车河的景变得更美,让车河人过得更幸福。”谈到今后的发展时,下车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春如是说。
本报记者 张云 通讯员 王鹏 马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