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当他回望故乡山水时,那些承载在旧物里的时光,是抹不掉的农信情,是看得见的农信兴。
一把旧算盘
旧物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是从岁月身上剥下的鳞片,一片一片投射着时代的影子。儿时记忆中的父亲算盘打得很溜,手指在算盘上飞舞,打算盘的声音铿锵有力。还记得,那时候信用社没有保险柜,没有金库,父亲每天下班都背着一个包,包里放着算盘,还有账本。每晚夜深人静,父亲都借着昏暗的煤油灯光,打着算盘,认真地对着账本。我们姐弟三人,也伴随着熟悉的“哒哒哒……声”入眠。
小时候父亲总要让我学习打算盘,他总是在我的耳边唠叨,“儿子等我退休了,我实现不了的梦想你要帮我实现,我看不到的未来你要帮我看到,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一定要仔细再仔细,一分也不能出错。”在父亲的熏陶下,大学毕业后我如愿考入信用社工作,日新月异,虽然儿时的算盘变成了键盘,但是我依然时刻用父亲的话提醒自己:“做工作一定要仔细再仔细,一分也不能出错。”
一张老照片
往事悠悠,一张老照片,可能记录了一个历史的瞬间与故事,尽管时光荏苒、岁月变迁,那张泛黄的照片已然蒙上了灰尘,逐渐被人淡忘,但它背后的故事还在,依旧饱含着历史的闪光,凝固着岁月风霜。
自1977年开始,父亲在浑源县最偏远乡镇的田间地头走过了二十六个春夏秋冬,将一腔热血洒在“三农”的田野上。我曾经问过父亲,为何这么执着于农信工作?他很认真地告诉我说,“我们都是农民的孩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献之于民”。此话虽质朴无华,但千真万确。光阴犹如漫长时间里泛起的一朵浪花,但对于浑源县联社而言,五十多年的发展,通过加快网点转型、创新金融服务、完善金融产品等战略,提质增效,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已然成长为覆盖恒岳大地、植根“三农”、服务城乡的专业性银行。
一句座右铭
儿时,父亲还有点小才情,闲暇的时候喜欢钻研文学。最喜欢写的一句话就是“阳光下做人,风雨里做事”。十几年的光阴里,那幅字一直高挂在我家客厅中央,慢慢地也成为了我的座右铭。
从基层信用社到机关办公室一路走来,我见证了一群能吃苦、能战斗的农信人,他们同我一样都是土生土长、勤劳朴实的农民后代,他们如同身体力行了父亲的那句话一样,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不畏严寒酷暑,迎着朝阳,送走晚霞,为民送去金融政策与帮扶。
如今的发展壮大,正是农信前辈们“算盘+背包”一步一个脚印辛苦走出来的。农信的历史在风雨中不断书写,改变的是我们对未来求知的渴望,而不变的,是农信精神不朽的传承。农信工作岗位的传接频繁而平常,但农信精神的传承却圣洁而深远。对我而言,此时的“农信”不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是一腔热血,是一生归宿!
五十年砥砺,根植恒岳;五十载耕耘,硕果累累。在今后的征程中,浑源县联社将在现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继续坚持普惠金融理念,不忘初心,创新发展,不断强化业务发展能力,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提高员工幸福指数,为全省经济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张治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