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晋周刊

家庭教育中的“八戒”

  •   

    不要想起了才教育

      教育孩子一定要持之以恒,一定不能忽视细节。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自己始终应该担负的责任,没有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你可能就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后面的教育就难了。重视对孩子的细节教育,比如吃饭时不能含着食物说话,推门时如果后面还有人,就要为他把门,比如要用善意的眼睛看人等等,都是孩子成长中的细节。其实这些细节也都是人生的“大端”,因为细节背后就是大端。

    不能生气了就教育

      在教育中,更重要的不是宣泄而是克制。当孩子让我们生气时,一定要忍一忍,先别急着发火,因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首先冒出来的“第一念头”往往是有问题的。所以,对待孩子,也许应该把我们耳熟能详的两个成语改一改:理直气壮、义正辞严,更多的时间都应该改为“理直气和、义正词婉”。管教从严,是原则从严、心思从严,态度则要尽可能的诚恳、温和、耐心。

    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情,你要教育他也应该把孩子带回家,当众责骂、殴打,往往后果非常严重。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严,要保护孩子的心灵,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无论对孩子的表扬与批评都是一种情感互动,父母太强势,往往导致孩子没出息;父母太粗暴,孩子往往性情同样狂躁。有智慧的教师不需对学生严辞斥责,有智慧的父母,时刻能够意识到教育孩子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要把交谈都变成教育

      你和孩子交流越少,就越不懂得和孩子怎么交流,就越不理解孩子。作为父母,你知道孩子内心的压力与苦楚吗?有了苦恼,有35%左右的孩子都是找同学和朋友倾诉,找父母和老师倾诉的不到10%,父母的形象逐渐从他们情感世界中淡出甚至缺席。而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和孩子的交谈更容易变成了说教、批评与斥责。

    尽量避免消极教育

      我们文化中缺乏对人真挚的赞扬和鼓励,我们习惯批评、否定和消极暗示。这些情况,在家庭文化中都很严重。作为父母,改变自己就要从克制批评的欲望开始,从改变“正话反说”的习惯开始,从改变自己的“不相信、不鼓励、不期待”的习惯开始。不是对孩子的不足、缺点、短处视而不见,而是在孩子有勇气去尝试和改变时,助他一臂之力。

    避免在吃饭睡觉时进行教育

      就餐时间应该是家庭的一个温馨时刻,应该是我们能够健康、美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个感恩的时刻。所以不要让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战战兢兢,最后对食物都丧失了好感。而在孩子要睡觉的时候进行教育,不但无效,还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实际上一个人睡好了,第二天都会感觉到这个世界非常美好。所以,让孩子睡好吃好,即使他犯了错,你也要找到一个更恰当合适的时机再进行教育。

    不要简单对比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差异,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我们所不知道的秘密,每个孩子都有成为“这个样子”的理由。对一个孩子而言,简单的对比解决不了问题,不妨耐心地和他说话,耐心地为他作分析,这样孩子既不会自卑,也可以减少对他人的妒忌和敌意。

    不要“数罪并罚”

      “数罪并罚”首先说明你平时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太少,关心得太少,没有尽到做父母最起码的责任。其次,也说明你比较“记仇”,喜欢翻旧账。有时不是你的话没有道理,而是你的方式不对,教育一定没有效果。为人父母,所有的权力都意味着责任,这样的责任逼着我们要改变。(赵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11-19期

    • 第2019-11-18期

    • 第2019-11-17期

    • 第2019-11-16期

    • 第2019-11-15期

    • 第2019-11-14期

    • 第2019-11-13期

    • 第2019-11-12期

    • 第2019-11-11期

    • 第2019-11-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