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大同消息 银行作为重点金融机构,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把风险管理作为经营网点非常重要的职能。大同农商银行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注重思想导向,消除麻痹大意。一些网点管理者总认为,从宏观上看,银行发生诸如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外部风险的可能性很大,但具体到自己所在网点发生风险的概率几乎没有,在案件没有发生前,从员工到客户,谁的额头上都没有作案的标志,可案件偏偏就发生了,排查风险隐患,关注员工的朋友圈、交往圈以及工作以外的行为,并不是乱猜疑瞎折腾,而是安全合规检查的一部分。内控管理一直都这么做,员工已经理解和接受,只要注意方式方法,不会破坏网点的和谐。另外,经营环境日益变化,金融科技和产品不断更新,不排除风险隐患,就有可能发生,思想上的麻痹大意恰恰是滋生风险的土壤。
注重经验积累,提高防控能力。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涉及诸多方面,如信贷风险、票据诈骗风险、电信诈骗风险、网络诈骗风险、违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等的防范。在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下,网点风险的防范这些年一直都在升级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无论是风险预案,还是个案分析和防范演练,对网点管理者和员工都有培训,唯有信贷风险防范,在网点还是薄弱环节,要认真对待。
注重员工行为,做到警钟长鸣。网点内源性风险的发生有一个过程,很多征兆事先是会在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有些案件当事人在案发前会出现一些怪异的、不符合常理的行为,只要平日多观察能及时捕捉到,就能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预防,能有效抑制风险的发生。网点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丝毫不能掉以轻心,要居安思危,时时绷紧头脑中防范风险这根弦,处处留意可能出现的风险预兆,注重细节。
在加强合规经营、规范操作的同时,注重做人的思想工作和案件警示教育,与网点员工一起,筑牢风险防范的“防火墙”,守好网点经营安全之门。进入网点的每位客户既是网点经营与服务的对象,也是农商银行经营与服务的监督者和传播者,如果网点有员工在办理业务过程中违规操作或在服务客户过程有过激、不当言行,都有可能被当事人或旁观者用手机拍成视频,在朋友圈中传播,并会迅速扩散,损害网点及农商银行的品牌形象。对此,网点必须高度重视和关注网点的声誉风险,从细微处抓好服务,提醒员工平时要注意声誉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田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