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去过新疆,确切地说是北疆。此番再去,方位一样,线路不同,目的地也不同。新疆是一个需要去N次的地方。每次去,把那个最远处作为到达地,就算是完成了一次了不起的旅行。如此说来,上回“诗和远方”是喀纳斯,这次就是北塔山了。
10月15日,太原寒意渐浓的时候,我们乘坐的SC4611航班昂首向西飞去。不同于飞往南方,飞机始终在云层之上,一片白云都不见;往大西北,陆地就在脚下,游离的云絮成了悬在天壤之间的配饰。从黄土高原到戈壁沙漠几乎没有过渡,那种以赭黄色为主色调的、神龙不见首尾的线条,相同走向的山峦阵列,不规则的冲积扇,及至蓝白相间的雪山出现。大西北就是这样以强烈的冰火对比、莫测的自然流变、雄奇的大开大阖,给目睹者带来难以言状的震撼。其实就观光客而言,舷窗外的风景也是旅行的一部分。
三个小时以后在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降落,指点着路前方的“皮牙子”大厦与乌市擦肩而过,下午两点、亦即当地时间正午抵达了昌吉回族自治州、山西援疆前方指挥部驻地。深秋时节,街道两旁金黄色的树叶、异域格调的建筑,当然还有稀少的人群,令人向往。当晚,下榻五家渠温德姆(WYNDHAM)酒店。
五家渠市2004年才设立,既是兵团第六师师部所在地,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按照师市合一的设置初衷,农六师不仅仅是将五家渠当作驻地,而是完全一体化。师长即是市长,书记等同于政委,下设机构亦与其他城市无异。那里的农六师办公楼旧址、将军纪念馆,以及王震当年生活过的将军府等等,依旧浸印着挥之不去的兵团痕迹,而人口构成、饮食习惯等以汉族占主流。五家渠距离乌市一个小时的车程,周正舒缓,端庄大气,鲜有内地城市的通病,加上绿化程度超过50%,其实是一个生活很舒服的地方。所谓“乌鲁木齐近郊具有军垦特色的现代化卫星城市”的定位,适得其所。
上次在新疆,质朴的薰衣草和薰衣草的味道长久地留在了我的记忆当中。温德姆酒店的洗漱用品恰巧是久违的薰衣草,让我仿佛又回到了12年前。
16日乘车前往奇台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总场。按照当地人三个小时不远的习以为常,离开城市圈之后的北疆呈现出无与伦比的辽阔和天地无垠。在只遇到一位维吾尔族小伙子的吉木萨尔服务区,看到北庭古城、车师古道的景区介绍。奇台南倚天山,北部是北塔山,近两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不足30万人口。在奇台,我们慰问了农场的子弟小学,与农场职工进行了书画互动,午餐是别具一格的拌面。一起吃饭的场长王永信先生祖籍河南,个子不高,甚是健谈。作为“疆二代”,他已经是地道的兵团人新疆人。他如数家珍地推介奇台推介他的农场,奇台,创造奇迹之台;奇台小麦,全疆有名。此间,还遇到一位来自山西吕梁的年轻人,他在奇台建了一个面粉加工厂,生产曰“域金香”的面粉,虽然价位不低,但销的很好。
北塔山牧场于1952年由当时的新疆军区设立,比兵团成立还早了两年。如今,它是农六师所属最为偏远的团场。北塔山常住人口精准地为4066人,哈萨克族人占绝大多数。在那里援疆,担任常委、副场长的、来自山西晋中的贾翀矛戏称,加上他是4067人。北塔山就像是一个封闭的大家族,一般不会有外人来;若有,一看便知。如同这里的牛马,自己放牧自己,轻车熟路回家。主人数数少了,才会去寻找。
北塔山为新疆东北边陲要塞,地广人稀,地理位置特殊。由此北上逾60分钟即为中蒙边界零公里界碑,有幸到了那个地方,斯为后话。
北塔山类似于内地的特色小镇,民族风格,依山而建。山顶上后建的玲珑塔,边上立着“留恋北塔”四个大字;仅有一家叫作容锦塔山的宾馆,一所全部是哈萨克族子弟的寄宿制小学,一家“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几爿小店的商贸市场;由山西援建的保障性住房——哈萨克人居民小区,白墙橙顶,四层小楼,靓丽夺目,其后是一顶顶固定的白色帐篷。小镇四周,零零星星的绿植和树木显得尤其珍贵。
在北塔山牧场小学的教室里,我们向学校赠送了书画学习用品;看到穿着统一、精神饱满、昂扬向上的哈萨克人下一代,内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温暖。在一户哈萨克人家里,满地铺着自制的地毯,茶几上摆满了丰盛的民族食品。塔塔尔族的、北塔山牧场沙副政委告诉我们,哈萨克人好客,是一个没有乞丐的民族。只要有人找上门来,一定会敞开家门盛情款待。告辞时与裹着白丝头巾的老奶奶拥抱,老人家用维语说了同样的话。晚餐在蒙古包。穿透夜空的歌声,未知能飘多远。
是日晚,北塔山复归宁静。现在回想起来,北塔山的宁静,才是真正的宁静吧。
18日前往中蒙边界、中蒙会晤站,慰问在那里的军人,赠送书画作品。如果说此行难得,那么动身时漫天飞舞的雪花就更是可遇不可求了。驱车北行,大漠之上,原来干燥单调的、缺少生机的世界披上了洁白的盛装。在边境检查哨所与哈萨克警卫寒暄,在中蒙界碑擦拭国徽,在中国乌拉斯台口岸的院子里留下第一行脚印,在风雪弥漫、好像只有我们自己的、刺骨的寒风里,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升腾起如火的热情,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骄傲和自豪。
往返不足三个小时的行程,北塔山之行也就画上了句号。下午一点,匆匆吃过午饭即启程返回五家渠。
回望北塔,“留恋北塔”,渐行渐远。
19日开始的活动在五家渠周围,对我这个晕车的人,无异于解放。老龙河胡杨林,不是新疆最美的,但却是距离城市最近的胡杨林。据介绍,作为次生胡杨,其平均树龄也超过了100岁。隶属于农六师的唐庭霞露酒庄,是国内蜂拥的酿造红酒大潮中的后起之秀。品质不错,新近获得了国际金奖;产量不大,年产量不到200吨。上次在去喀纳斯的路上幸遇普氏野马,这回在五家渠端详了传说中的汗血宝马。
下午慕名去了乌市的国际大巴扎。充满民族风情的建筑,琳琅满目的商品,垒成墙的馕,以及维吾尔族年轻人围成圈、不住地跳着的、激越铿锵的舞蹈,令人印象深刻。此间,五位山西画家远赴南疆图木舒克,为山西新近援建的民居画墙画。有道是,坐着飞机画墙画,骑上毛驴去北京。图木舒克距离乌鲁木齐超过1000千米。
20日上午,“大美三晋 情系新疆”——山西省、六师五家渠市书画作品联展,在当地美术馆开幕。书画为媒,晋疆情深。文化和艺术以其独具的魅力和功能,在支援边疆建设、共同协调发展的国家行为当中,在各地对口援建、交流交往交融的纽带桥梁牵系之下,描绘出如胡杨薰衣草织就的锦绣图画。
21日,搭乘海航HU7843航班,从乌鲁木齐返回太原。
和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