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深度报道

打好“夜经济大开发”战役,任重道远

  尽管中国“夜经济大开发”前奏已打响,但我们必须清楚的是,我国夜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
  夜经济并不只属于“北上广”等一线发达城市,对于内陆省份山西来说,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力。然而,受生活习惯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影响,我省的夜经济发展情况相对发达城市来说还比较落后,并存有不少短板亟待弥补。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夜经济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并未形成规模。从消费形态看,仍偏重餐饮、购物等传统消费,缺乏整体规划设计、业态同质化高、夜间运营成本高、配套设施与服务缺乏等问题比较突出。
  事实上,相对于旺盛的消费需求,发展夜经济的条件和能力仍有待提升。比如:有消费者担心:噪声污染可能会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夜间售卖的食品安全卫生是否有保障;商圈、景点的车位是否充足、往返交通是否方便;夜间出行是否有治安保障……这些都是相关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在限制游客夜间体验的因素中,受访者担心安全问题占比49.4%,担心夜间交通不便占比25.8%。随着夜间旅游、夜间消费的兴起,必然会带来电力、地铁、公交、公共卫生、市政管理、安全保卫、应急救援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压力,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加大投入,提升公共治理水平。
  究竟如何保障夜经济实现“天时地利人和”?业内人士认为,挖掘本地夜经济潜力,至关重要的是,需要政策助力和环境护航。比如:制定出台繁荣夜间经济的政策措施,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给予夜间运营企业税费减免或资金补贴;同时,完善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卫生、交通设施等配套措施,由此,才能有效提高夜间消费的便利度和活跃度,推动夜间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培育夜经济特色品牌,实现产业联动发展。
  除相关配套措施之外,应加快培育影视、娱乐、旅游、保健、体育等服务产业,营造更多夜间消费场景,丰富夜间消费“菜单”,同时鼓励商家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个性化产品,才能让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体验到夜经济带来的红利,同时让老百姓也能享受美好的夜生活。

本报记者 郝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12-15期

  • 第2019-12-14期

  • 第2019-12-13期

  • 第2019-12-12期

  • 第2019-12-11期

  • 第2019-12-10期

  • 第2019-12-09期

  • 第2019-12-08期

  • 第2019-12-07期

  • 第2019-12-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