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不知道怎么回事,西红柿苗的叶脉上出现了浅黄色的方块?闫老师,这可咋办呀!”阳高县狮子屯乡前营村菜农张建军一个电话把闫振国喊来了。“这是细菌性角斑病,没事,用绿色生物防治技术引入枯草芽孢杆菌就能解决。”闫振国耐心指导。
闫振国是阳高县龙泉镇东关村第一批开始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民,也是老百姓公认的土专家,他在管理温室大棚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从2012年起,闫振国就开始跟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合作,在阳高县蔬菜大棚相继推广了滴灌、熊峰授粉、以虫治虫生物防治和智能大棚等多种先进技术,在助农增收上“耍”上了新科技,收到了好效益。
小小滴灌大文章
“滴灌在古城镇已经推广了好多年,这种浇水方式是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现在古城镇的大棚大部分已经离不开滴灌了,大概有三分之一种植大棚的农户都安装了滴灌。”闫振国介绍。
“刚开始,闫老师给我们介绍滴灌,都接受不了,后来看见别人用得挺好,也就学着安装了,现在棚里湿度降低了,得病也少了。今年我们两口子种了三个棚,毛收入就有5万,不白忙活。”古城镇下娘城村菜农三喜笑嘻嘻地说。
生物技术见奇效
每到春季,别人忙的是买化肥、置农药,而闫振国忙的却是运大粪、置秸秆、购熊蜂……备耕不同促使生产管理不同:地底下秸秆还田,为作物生长“铺”了一张舒适的床铺,可以有效地提高地温,降低空气湿度,减少霉菌的产生;大棚里嗡嗡地飞来飞去的熊蜂做起了“媒婆”,这样一来授粉率提高,畸形果率降低,解放了劳动力,费用成本也变少了;作物上以虫治虫,瓢虫吃蚜虫、捕食螨吃红蜘蛛,丽蚜小蜂把害虫白粉虱的卵当“产房”,“生”在哪吃在哪,害虫白粉虱被一扫而光……
“我家的大棚就用的是熊蜂授粉,以前每到西红柿授粉的季节,我们一家人忙忙碌碌好几天才能完成,有时候不是喷多了就是喷少了,畸形果比较多。现在根本不用操心,熊蜂自动授粉,省时省力效果还好,还是得相信科技的力量啊!”龙泉镇富园村菜农刘军说。
智能大棚花样多
今年55岁的闫振国从事大棚蔬菜种植20余年,虽然不再年轻,却一直在种棚上玩“新花招”——大全自动智能放风机、水肥一体化膜下微喷、防虫网……其好处也多得数不完:大棚“长”了人脑,自知冷暖自行调节“盖被子”;大棚“长”了耳朵,“听”到千里外主人手机之命令立即“关窗”避风雨;大棚“长”了人手,水肥自动调和为作物补“身骨”。
“让大棚‘自理’,我们省出了劳力。今年,我们种植油桃的大棚引进了40多套全自动智能放风机,手机监控,智能调控,可省事了。”古城镇油桃种植户纷纷为闫振国点赞。
本报记者翁剑 通讯员雷丹丹 史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