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这里的冬天不太冷

  2019年12月27日,记者来到长治市壶关县东井岭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今年这所学校首次用上了清洁的电取暖。
  走进教室,孩子们的读书声声声悦耳。黑板上,一个个蕴含力量的粉笔字,似乎在诉说着这里的变化。
  壶关东井岭乡位于太行山顶,平均海拔1356米,地势高、气候寒冷,冬季温度低于零下20摄氏度,每年的供暖时间近6个月,每年10月初大家就早早地穿上了棉袄。
  “以前,我们用煤锅炉供应全校的暖气,温度上不来,热量无法顾及到整个教室,老师和孩子们都是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和棉服上课的,写字的时候,冻得手哆嗦。晚上回宿舍,大家就靠热水袋取暖。”校长王志斌介绍道。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着想,学校宿舍内禁止使用电暖气、电热毯等大功率的用电设备。一面是冷得瑟瑟发抖的孩子们,一面是安全,王志斌的冬天总是在两难中度过。他只能加煤再加煤,尽量让温度升高,一个供暖季用煤量要达到130多万吨,花费十三四万块钱,但是温度始终不能达到预期。
  今年,学校进行“煤改电”改造,这里的33名教职工、98名学生早早地用上了空气源热泵取暖。每间教室都被暖流满满包围,老师和孩子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整个校园。王志斌再也不用为孩子们的取暖问题担忧了。
  王志斌算了一笔账,自启用电采暖设备到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学校的用电量是9.8万千瓦时,花费4.6万元,花费虽然有所增加,但是与孩子们的安全和温暖比起来,王校长还是更倾向于电取暖。
  据介绍,截止到2019年底,长治地区已经完成5万余户村民的“煤改电”改造工程,减排烟尘1300余吨,二氧化硫9000余吨,氮氧化物3000余吨。
  莫问春曦几更还,冬月尤是不觉寒。清洁供暖提供的是至关幸福感的生活方式。2020年“煤改电”工程已经提上议程,洁净安全的电力将再一次化作蓝天下的汩汩暖流,穿越漫长寒冬,直至迎来又一个春天。

本报记者张剑雯 通讯员张潜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1-06期

  • 第2020-01-05期

  • 第2020-01-04期

  • 第2020-01-03期

  • 第2020-01-01期

  • 第2019-12-31期

  • 第2019-12-30期

  • 第2019-12-29期

  • 第2019-12-28期

  • 第2019-12-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