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全国范围来说,我省孕产妇信息化管理进程相对滞后。如果能够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使各级妇幼医疗机构对孕产妇医疗管理实现信息化、现代化与数字化,并且做到信息共享,有助于临床医务人员更加精准为孕妇提供风险识别、分级管理、分类转诊等医疗服务,妇幼保健机构也可以获得更及时准确的数据,更可以为孕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更高效的母婴安全保障。为此建议:
一、参考预防接种管理平台模式,建立全省联网的孕产信息管理平台,方便孕产妇跨医院、跨地区就近就诊。
二、孕产信息管理平台结合目前城市实行的围产保健登记建档机制,将首次建档时登记的孕妇身份信息和每次产检结果纳入孕产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并避免同一检查项目在不同医院重复检测的问题。
三、孕产信息管理平台可增加根据每次产检结果按照高危风险因素评估标准进行分类分级的功能,有效解决妊娠早期对高危孕产妇的甄别,进行高危专项服务。
四、开发基于孕产信息管理平台的微信小程序、APP等客户端应用,方便孕产妇人群实时了解自己的围产保健状况,根据孕产妇孕周及高危风险进行专项产检提示,这样可以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也可大大减少医务人员电话回访工作量。
五、孕产信息管理平台结合产后风险评估与管理,妇幼保健机构可以通过平台信息及时掌握孕妇分娩信息,及时对孕产妇进行产后访视和产后42天健康检查服务。
本报记者王佳 雷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