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山西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太原开幕。出席会议的山西民进会员中的政协委员们是如何参政议政的?让我们走进会场听一听他们的声音。
提案:促进养老服务人才事业发展
背景:当前,我国已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及医疗问题是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发展养老产业护理服务的专业化,培养高水准的人才,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当前,我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明确的盈利模式,出现养老服务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护理人才紧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流失率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我省养老产业的发展。
建议:政府层面供给,发挥好引导和支持作用。首先,政府应通过多渠道宣传我国对于养老人才的需求、从业人员及行业的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社会对于养老工作的认知。其次,政府需要激励与引导服务人员参与培训,可以对其误工损失进行部分补偿。最后,相关部门应制定政策法规,例如限定基本工资、给予养老服务人员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获得职业资格认定后可以落户等,鼓励与引导相关人员从事养老工作。
由于我省缺乏专业化的养老护理培训方面的本土企业,政府通过购买培训服务、或与国际养老护理医疗企业结对合作培训外包,建立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机构,不断提高养老护理员的从业技能。
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参考日本的“介护士”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规范我省的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并将职业资格认证与入职门槛、晋级、工作待遇及职称评定等紧密关联起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针对高校的养老护理类专业存在招生难的现状,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对开办此专业的高等医学院校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招生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对报考养老护理类专业的学生,通过设立专业专项奖学金、减免学费等措施,以吸纳优质生源。鼓励高等医学本专科院校设置“老年医学”“老年护理”“涉外护理”等相关专业,构建完善的老年护理类本专科教育体系,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类专业的办学层次。
提案: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快速发展
背景:装配式建筑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建筑模式,我省提出到2020年底,全省11个设区城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到2025年底,力争达到30%以上。目前我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存在着装配式建筑成本高,企业订单不足、产能过剩,环保优势显现不出以及鼓励政策宣传不到位,社会及企业对装配式建筑接受度不高等问题。
建议:制定出台扶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优惠政策。在推广期,免征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实施增值税、所得税,以降低成本,逐渐形成对“随机性建造”的竞争优势。对开发企业实施落到实处的容积率奖补等显性政策,拉平与传统建筑的建造成本,使市场尽快接受装配式建造这一新生事物。鼓励供应混凝土的“砼拌企业”积极转型,参与到“装配式建造”的产业升级工程,通过增加供给,推动竞争,促进产业升级发展。鼓励装配式建筑企业形成“生产—装配—总装”式供给能力,推动“成屋建造”的工业化生产。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专项资金,开展“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设计、施工培训,专业院校的学科补助等。对农村或新农村建设实施强制建筑标准,推广成屋建造,开拓“装配式建筑”的市场空间。
确保装配式建筑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应综合考虑装配式建筑施工绿色无污染的性质,允许装配式建筑施工工地在橙色及以下空气污染预警天气可以正常施工,空气污染红色预警天气停止施工。借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经验做法,允许运输装配式建筑构件的车辆除早晚高峰期外的其他时间在市区外环路行驶,使构件及时运达工地,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完善市场体制建设推动行业发展。加大项目落实力度,在土地供应、规划、项目立项等环节明确装配式建筑规模、比例等要求并在供需两侧给予相关政策引导及扶持,提高全社会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程度,推动行业发展。逐步完善市场体制建设,引导行业逐步从试点、示范向全面开放的市场供应方向发展,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建筑行业良性市场发展。
本报记者王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