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①欲人择所交②,乃计及③于因焉。夫④人孰⑤无因?而善为因者鲜⑥矣。有子欲人慎所因也,故计及之曰:“世之孤芳自赏者,往往草茅坐诵⑦,致叹风雨之无与也。”不知寡合⑧之情形,故足以动人之慨叹。而无端之遇合⑨,岂不足寄我之遐思?是岂必⑩利占同人乎?虽萍水相逢,亦正多无心之投契也。
今夫人之涉世也,岂止信与恭哉?使止在于信也,则无诈无虞,不过善与相约耳。而何以倾盖班荆,又有话同人于遭逢之会;使仅在于恭也,则不卑不亢,不过善与人相敬耳。而何以投桃报李,又有咏相遇于邂逅之时。
若是因亦人之常也。吾则为人念及之。宇宙本旷然耳,熙熙何氏?攘攘何人?屈指究难悉数,统之曰:“因”。觉有薰莸之别者此因,有泾渭之分者亦此因也。而何可莫不关心,以因为途人之常事?
交接甚适然耳,千里比肩,万里接踵,枚举不胜其烦,指之曰因。觉声相应者在此因,气相求者亦在此因也。而讵可漫不加察以因为无定之行踪?使所因即所信之人也,将与之订金兰之谊,亦正无妨。然而未必尽然也。未必尽然,能勿致审于所因;使所因即所慕之人也,将与之谋联袂之欢,亦不为妄。然而未必若是也。未必若是,可不加意于所因。
且因之为时也迫,迫则当熟计之也。苟稍不及检,吾恐轻心相掉,不能借攻错于他山;因之为说也依,依则宜详审之也。苟略不经心,吾恐悠忽相将,难以求友声于伐木。
何也?当不失其亲也。以之为宗,不亦可乎?
【题解】
就“因”的字面理解,就是原故、原由,是事物发生前已经具备的条件。也有“依靠”、“凭借”、“沿袭”等意义。在这里作者所要阐述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因果律。因果律是指所有事物之间最重要、最直接(可以间接)的关系。即“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之意。人一生的发展,可以由不同的努力(不同的因),而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果)。
因果律有其三法则:一、果由因生。无因不能生果,有果必有其因。其具有时间序列性,原因必定在先,结果只能在后,二者时间顺序不能颠倒。二、事待理成。作为客观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它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事物中有其普通的理性。如生必有死,聚必有散,合必有离,成必有坏,这是必然的理则。三、有依空立。任何产生存在的事物,必依否定实在性本性而产生。客观事物之间联系多样性,决定了因果联系的复杂性。因果关系有三种类型:一、单因果关系;二、双因果关系;三、多因果关系。
本文虽然不可能像现代人对因果关系认识的这么清楚,理解的这么透彻,运用得这么自如,但仍可看出作者对因果关系理解,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辨证唯物主义的理念。
【注释】
①贤者:聪明、智慧的人。
②欲人择所交:欲,想要、愿望。人择所交,即所交择人,对所交往的人加以选择。
③计及:考虑到。
④夫:句首语气词,无义。
⑤孰:谁。
⑥鲜:少。
⑦草茅坐诵:出自宋欧阳修《上范司谏书》:“夫布衣韦带之士,穷居草茅,坐诵书史,常恨不见用。”草茅:指草野、民间。
⑧寡合:性情孤僻,不易跟人合得来。
⑨遇合:相遇而彼此投合。
⑩岂必: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投契:意气或见解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
信:诚信讲信用。
恭:恭敬,谦逊有礼。
倾盖班荆:倾盖,指途中相遇,停车交谈,双方车盖往一起倾斜,形容一见如故。班荆,班分发,引申为分开。班荆就是把荆条分摊在地上,与朋友共坐谈心。如唐高正臣《晦日重宴》诗:“班荆陪旧识,倾盖得新知。”
同人:指有着相同志向的人们、同好。亦指同单位同职业的人,又称同仁。
有咏:有节奏、有韵调地诵读。
旷然:本意是指宽宏、开阔、虚空。此处指宇宙的浩瀚无垠。
薰莸:香草和臭草。比喻善恶、贤愚、好、坏等。
交接:指交往、聚会、互相接触。
适然:偶然。亦作当然。此处是偶然义。
金兰:原指牢固而融洽的友情(语本《易经·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后来用作结拜兄弟、姐妹的代称。
致审:细密地审察。
慕:想念。
联袂:袂(mèi),衣袖。联袂,手拉着手,比喻关系亲密。
迫:急促。
熟计:周密地谋划。
攻错于他山:熟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成语。表面的意思是说,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作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后喻指他人的做法或意见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
依:即本文题目“因”所含的“依靠”、“依托”的意思。
悠忽:闲散放荡。
相将:相随相伴。
求友声于伐木:典出自《小雅·伐木·鹿鸣之什》。该诗的头两句:“伐木丁丁,鸟鸣嘤嘤”,以伐木兴起,以鸟与鸟的相求,比人和人的相友。全诗反复强调友情的可贵,呼吁无论亲朋故旧,还是新交相识,都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并且要常来常往。
作者:佚名
整理、注释:张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