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今年我省蓝天保卫决战怎么干

  “11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前移。其中,太原市退出后10名,临汾市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退出全国倒数第一的成果,晋城市退出后20名……”近日,《山西省打赢蓝天保卫战2020年决战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下发,《计划》鲜明突出了“向结构开刀”的主题,部署了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实施散煤清洁化替代、推动运输结构绿色化、提升扬尘污染管控水平等方面的决战任务。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煤焦钢产业进行升级改造

  《计划》要求,太原、临汾、长治等市按照已批准的压减方案退出炭化室高度4.3米及以下焦炉,晋中、吕梁、运城、忻州、阳泉属于“1+30”区域的县(市、区)力争全部退出炭化室高度4.3米及以下焦炉。2020年采暖季前,全省关停淘汰压减焦化产能2000万吨以上。10月底前,11个设区市规划区退出未达生态环境部工业企业分类管控A级和B级标准的钢铁、焦化、铸造企业,“1+30”区域范围退出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含运输环节)的钢铁企业。
  对“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或规划布局要求,列入关停取缔的企业,要做到“两断三清”(切断工业用水、用电,清除原料、产品、生产设备)。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的要按要求于9月底前完成整治,全省现有钢铁企业要在10月1日前完成有组织排放环节超低排放改造。
  加强氨排放管控,“1+30”区域保留的5.5米及以上焦炉开展干法熄焦改造。8月底前完成所有行业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和登记工作,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

散煤清洁化替代——清洁取暖覆盖率达到100%

  《计划》明确,今年11个设区市建成区、县(市)建成区及周边城乡结合部清洁取暖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地区力争达到60%以上。太原、阳泉、长治等列入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范围的8个重点城市要在10月底前实现平原地区生活及冬季取暖散煤替代。晋北区域的部分县区实现散煤清零。
  鼓励发展超低排放热电联产和供热锅炉,煤改电、煤改气优先采取集中供热方式。对列入城市改造拆迁计划范围的散煤用户或小区,2020年采暖期前无法完成拆迁的,应纳入当年清洁取暖改造范围,不得任由散煤污染。清洁取暖工程最晚于2020年10月底前完成并具备正常使用条件。10月底前,各市县建成区要全部划定为“禁煤区”,严厉查处“禁煤区”内散煤销售,杜绝不合格产品回流到民用煤市场。对民用煤销售企业每月煤质抽检覆盖率不低于20%,全年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2020年采暖季前,全省特别是“1+30”区域关停整合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燃煤供热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热电。

运输结构绿色化——铁路货运量较2017年要增加2亿吨

  《计划》要求今年全省大宗货物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原则上全部修建铁路专用线,重点煤矿企业全部接入铁路专用线。钢铁、电解铝、电力、焦化等重点工业企业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达到80%以上。2020年全省铁路货运量较2017年增加2亿吨,其中,太原市增加1500万吨。
  严格规范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管理,开展“双随机”检查,在柴油车通行主要路段建设遥感监测点位,并实行国家、省、市三级联网。严厉打击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基本消除柴油车排气口冒黑烟现象。2020年10底前,重型柴油货车日运输量10辆及以上的重点用车单位,全部安装门禁和视频监控系统,记录进出厂运输车辆完整车牌号。
  严厉打击生产、加工、销售不合格油品、车用尿素行为,实施“黑加油站(点)”动态清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2020年底前,11个设区市建成区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车基本更换为新能源汽车。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新购买公务用车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80%以上。
  同时提升扬尘污染管控水平,8月底前,关闭设区市建成区及周边露天矿山。严格落实施工工地扬尘整治“六个百分之百”要求,推行“阳光施工”“阳光运输”,依法严查渣土运输车辆未按规定时间和路线行驶、沿途抛洒、随意倾倒等行为。巩固降尘整治成效,确保降尘量低于9吨/月·平方公里。

本报记者 张剑雯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3-22期

  • 第2020-03-21期

  • 第2020-03-20期

  • 第2020-03-19期

  • 第2020-03-18期

  • 第2020-03-17期

  • 第2020-03-16期

  • 第2020-03-15期

  • 第2020-03-14期

  • 第2020-03-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