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精准脱贫 生态共建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就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出了三条路子。
  分类实施精准脱贫,特别要加强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支持。集中攻坚深度贫困县,加大资金、项目、政策举措倾斜支持力度,支持深度贫困县发展特色主导产业,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打造脱贫特色县,推动县域经济走上品牌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巩固提升“摘帽”县。
  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大型项目、重点工程、新兴产业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优先向老区安排。加大省财政的扶持力度,将老区作为分配扶贫专项资金的重要因素予以重点倾斜。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老区开发建设的金融支持,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重点向老区倾斜,支持将符合条件的贫困老区纳入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偿范围。积极打造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协调推进老区振兴与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确保贫困地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筑贫困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以及商业补充保险等医疗保障体系;大力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保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指导意见》提出,要共筑区域生态绿色屏障。坚持区域生态一体化建设,推动区域内外生态建设联动,构建以“一带三屏”为主体的生态安全绿色屏障,实现生态建设的互利互惠。实施太行山、吕梁山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推进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合力整治环境污染,推行全流域、跨区域联防联控和城乡协同治理模式,开展环境污染跨区域联合执法。全面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协同控制,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开展区域内河流、水库等水环境治理,加快构建水污染联防联控物联网。全面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区域环境监测网络一体化建设,实现区域环境信息共享。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面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高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就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指导意见》提出,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群综合交通枢纽,着力打造铁路、公路、机场、轨道交通综合交通网络构架。强化信息基础设施支撑,建设高速畅通、覆盖城乡、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为推动大数据深度应用和“互联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适度超前建设高速大容量光通信传输系统,大力推进全光纤网络城市建设,加快实现全省城市、各类开发区(园区)光纤全覆盖。搭建多类型能源互补网络,加大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煤层气规模化开发水平。以吕梁、太行两大连片特困扶贫地区光照资源较好的地区为重点,稳步推进光伏扶贫。统筹推进晋北风电基地建设和中南部低风速资源开发,逐步扩大风电外送能力。

本报记者王龙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4-08期

  • 第2020-04-04期

  • 第2020-04-03期

  • 第2020-04-02期

  • 第2020-04-01期

  • 第2020-03-31期

  • 第2020-03-30期

  • 第2020-03-29期

  • 第2020-03-28期

  • 第2020-03-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