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5月6日讯(记者栗美霞)今年“五一”假期是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的首个旅游小长假。全省文旅行业多措并举、上下联动,确保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为游客创造舒心安心的旅游环境,实现旅游假期平稳运行。假日期间,我省各地开展了系列有创意的文化旅游活动,形式与内容兼备,景点与线路结合,三大板块和全域旅游亮点频出,呈现出新的态势。据统计,今年“五一”假期,全省共接待旅游者1128.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31亿元。全省60家重点监测景区累计接待旅游者70.73万人次,门票收入3505.56万元。其中,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景区游客接待人次最高,累计接待3.73万人次,累计门票收入215.9万元,其次为平遥古城、恒山景区、云冈石窟和壶口旅游区。
据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分析,今年“五一”小长假,我省旅游市场呈现的主要特点有:
旅游市场进一步回暖,观光休闲为游客主要出游目的。依据电信旅游数据监测,与清明假日相比,“五一”假期较清明假期可比口径的环比增幅为21.22%,旅游市场进一步回暖。假日期间,我省出游人数逐日增多,以2日和3日为出游高峰。游客“五一”出游目的以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为主,分别占比为53.5%和35.3%。
战疫与复产并驾,细节服务有创新。为满足游客的安全出游需求,绵山、平遥古城等景区,将营业时间调整到早上7点或8点开门,为游客错峰出行创造条件;晋城市、长治市组织游志愿者分布在各个景区,为广大游客提供志愿服务,有效避免了游客扎堆聚集,切实保障了旅游市场的安全有序;王莽岭景区“研发”一整套疫情防控入园流程,从卡口前置到人车分离、出示个人轨迹、测量体温等环节,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每个环节,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舒心、快乐的旅游环境。
科技与旅游融合,让更多游客共享美景。“五一”小长假期间,省内众多景区纷纷通过直播、5G等高科技,推出“云游”互动,开启5G+VR“云游”模式。为了给广大游客提供便捷的预约服务,晋祠博物馆完善预约平台,开发游玩预约小程序,打造晋祠博物馆全方位预约体系,同时举办了“太原阁僚兄弟在线陪你嗨翻晋祠”的山西首场5G+VR景区直播;平遥县文旅局通过直播,线上云游平遥古城,从广大游客的游玩体验感出发创新性地采用5G+VR的观览方式,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进入720度无死角观看景点;云冈石窟景区对“云冈石窟全景漫游”数字化展示平台进行了完善升级,让游客在手机上就能够欣赏到云冈石窟的每一处景区、每一个景点,甚至每一尊雕像,真正实现足不出户游云冈。
景点与线路结合,三大板块和全域旅游有突破。假日期间,结合三大品牌,省文旅厅组织的“星光大道·爱心行动·音游山西”活动走进各大景区,近20位山西籍明星通过自身的流量和影响力,推出了三大板块和红色旅游新线路,使三大板块向市场化、产品化、品牌化迈进,成为假期新亮点;雁门关景区持续打造长城文化IP,举办了“雁门IP人物创意打卡”“穿古装、玩穿越”等活动,推出了日用文创、定制剪纸和定制风筝系列文创商品,让文旅活动更有代入感;阳城县面向本省及中原市场推出多条乡村旅游和传统景区精品线路,充分发挥智慧旅游、智慧服务的优势,努力打造“悠然阳城”品牌;平遥县主打“平遥古城+ 11条精品旅游线路”,以平遥古城为龙头,整合全县其他景区,一张门票多日多次多景点参观,同时推出遗产体验游、古城研学游、非遗探秘游等一批文旅融合的精品线路。
形式与内容兼备,文化旅游有新意。小长假期间,全省各地开展了系列有创意的文化旅游活动。忻州市秀容古城举办“王员外选亲(抛绣球)”“昭君出塞”“晋王出游”等活动,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云丘山景区举办“寻旧城烟火忆老街时光五一逆时光之旅”主题活动,景区推出的“只有在云丘山才能吃到的雪糕”将旅游商品与文化符合结合在一起,深受游客喜爱;张壁古堡景区推出首部“印象系列情景剧”《空王》,用情景演绎展示地方风土人情,呈现视觉震撼与美感;太行龙泉旅游区推出了“左权民歌花戏表演”“网红直播”等活动,用地道的左权民歌、小花戏为游客的假期生活助兴。
假日期间,全省文化市场投诉举报处理机构共接听咨询电话134起,旅游投诉33件,未发生旅游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