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俺要自主创业当老板”

——万荣县西村乡岭西村贺仁杰异地搬迁进城记

  万荣县西村乡岭西村位于稷王山半山腰,全村2个居民组共61户、174口人,总耕地720亩,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156口人。该村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资源缺乏,农民收入主要靠种植业和养殖业,由于十年九旱,庄稼歉收,农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形成经济发展的致命瓶颈。“沟深坡陡人居间,U形梯田背靠山,天旱少雨收成歉,劳作一载难过年。”就是对岭西村过去的真实写照。
  今年60岁的贺仁杰生活在岭西村,多年来靠打零工、种植粮食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全家现有4口人,妻子55岁,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常年药物不断。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出嫁,小女儿读小学。2014年,他家被纳入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元月,岭西村被万荣县县委、县政府确定为易地扶贫整村搬迁村,通过“进县城、上高楼”的方式,集中搬迁至县城恒泰花苑14号、15号、20号楼,让群众“挪穷窝、断穷根”,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按照国家政策,贺仁杰当年在县城花22万元购得一套95平方米的单元楼,获得国家补助11.64万元。
  安居才能乐业。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裂变?易迁群众的思维转轨、习惯转变和生活方式的彻底变化中,会有什么故事发生?贺仁杰用具体实践给出了精彩答案。
  为了改变贫困现状过上好日子,年轻时的贺仁杰没少折腾,但都源于文化水平低、信息闭塞又没有技术,起早贪黑忙碌一年仅能维持基本生计。随着两个孩子渐渐长大,开销日渐增多,家庭生活陷入了贫困窘境。摆脱贫穷,一直是贺仁杰日思夜想的美好愿望。
  入住县城恒泰花苑后,贺仁杰的家庭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窑洞变成高楼房,小山村走进大县城,随之而来的思维轨迹也突变升华。贺仁杰的志向不再局限于务农和打工,他说:“俺要自主创业当老板。”经外出到运城、太原、西安等地考察后,他决定在县城开一家火锅店,最终店址选在恒泰花苑沿街店铺,年租金1.8万元。贺仁杰多方筹措了10多万元用于店内装修和购买设备,驻村扶贫工作队帮助其办理各种营业手续。经过紧张筹备,“振兴铜火锅店”正式开张了。
  店开了,但接下来消费定位很关键,贺仁杰承诺火锅店一定要做到量足、味佳、质优、价廉。庄稼汉一言九鼎,说到做到。开业至今两年半,每天店里人来人往,人气爆满,而且多是回头客。2018年底,贺仁杰还清了所有借款后还有部分盈余,终于成功脱贫。
  好事成双。经过组织考察,贺仁杰的预备党员也按期转正。作为一名党员,贺仁杰饮水思源、报效桑梓。他没有忘记身边还有不少贫困乡亲,招聘了5名本村及周边村贫困妇女在店里当服务员,解决了她们的就业和家庭困难问题,每人每月工资达2200元,出满勤者还奖励200元,被称为移民搬迁群众的致富带头人。
  别看贺仁杰是个从山旮旯走出的农民,经营起火锅店还挺有些道道。他总结出20个字,“干净卫生、价格实惠、薄利多销、和气生财、一视同仁”。这些经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贺仁杰经营铜火锅店的绝招是注重口感,味道是灵魂所在,与味道能比肩的那绝对是菜品,每一道菜品都必须要新鲜。为此,贺仁杰亲力亲为去买菜,从新鲜、优质、优价等方面把控,每天现买现卖,避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由于贺仁杰善经营、会管理,火锅店生意越来越红火。2019年火锅店收入12万元,加上家里承包地药材收入3万多元,总收入达到15万元。为了扩大经营,最近复工复产后他又投资5万元,将原来的两间两层门面增至三间两层门面,吸引了更多的顾客光顾火锅店。(王成林 王轶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5-09期

  • 第2020-05-08期

  • 第2020-05-07期

  • 第2020-05-01期

  • 第2020-04-30期

  • 第2020-04-29期

  • 第2020-04-28期

  • 第2020-04-27期

  • 第2020-04-26期

  • 第2020-04-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