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市县新闻

以荷为媒谱写致富曲

——垣曲县乡情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产业扶贫小记

  5月8日早上,朝霞照耀下的垣曲县古城国家级湿地公园分外妖娆,处于湿地边缘的荷塘波光潋滟,鹳鹭振翅,令人心旷神怡。记者在这里见到了王茅镇下亳村乡情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李治国,他讲起了合作社创业和产业扶贫的故事。
  王茅镇下亳村位居黄河小浪底库区岸畔。2014年初春,经过近两年的种藕实践,李治国决定联络志同道合的其他4位伙伴,在浅水莲藕规模经营方面大干一场。他们一道外出参观取经,大开眼界。回来后联袂成立了垣曲县乡情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黄河小浪底回落区下亳段以15年为期承包了3000亩荷塘,制定了分期开发计划,第一期发展莲藕种植800亩,发展观赏莲藕2200亩;第二期,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在荷塘南侧再扩展莲藕种植基地500余亩,并在荷塘内发展小龙虾、泥鳅等水生养殖业。他们从山东引进清脆可口的雪莲3号,从湖北引进产量稳定的鄂莲5号、鄂莲6号和高产优质的鄂莲9号,经过该基地培育、优选、优育,形成了适于本地规模种植的上等优质莲藕品种。经过连年探索实践,该合作社总结积累出一套从整地、下种、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到储存保鲜全套标准化浅水莲藕种植技术。李治国说,合作社的浅水莲藕每亩池塘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800亩合计收入240万元;2200亩观赏莲莲蓬所产莲子约计收入30多万元。在浅水莲藕种植管理过程中,合作社就近安排了14户当地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参与种植、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打工创收。
  追求效益和服务社会是李治国创办合作社的两大初衷。继3000亩荷塘初见成效之后,他们又借土地流转之东风,开始了第二期的荷塘开发之旅,着重在螃蟹、小龙虾、泥鳅等水产养殖方面做文章。春夏秋季节,2200亩观赏莲含苞怒放,黑鹳、白鹭等各种候鸟纷至沓来,各路游客接踵而至。
  李治国顺势而为,联合5家社员在观光旅游旺季创办如意农家乐,增设水上餐厅,为游客提供冷饮、餐饮和摄影摄像服务。每当荷花节旅游周筹备和举办期间,该村和周边村庄里的群众便带着自家土特产、手工编织品在划定的免费摊位摆摊设点招徕游客。
  创业容易守业难,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李治国和社员们立足国家级湿地公园和商汤文化宝地这一先天旅游资源优势,计划延伸产业链,拓宽浅水莲藕种植基地,向莲藕莲子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目标进军,积极开发真空莲藕、莲藕浆、麻辣莲藕片、莲藕罐头和莲子粉等时尚莲藕新产品,做足做大做精浅水莲藕产品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进一步彰显合作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带贫益贫社会效益,以带动当地及周边更多的低收入群众分享产业振兴的成果。

本报记者杨永生 通讯员文哲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5-10期

  • 第2020-05-09期

  • 第2020-05-08期

  • 第2020-05-07期

  • 第2020-05-01期

  • 第2020-04-30期

  • 第2020-04-29期

  • 第2020-04-28期

  • 第2020-04-27期

  • 第2020-04-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