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南岭花椒”成就致富“味道”

——中国银行运城市分行精准扶贫纪实

  五月的春风,温暖和煦。行走在南岭的山野,放眼望去,成片的花椒树上,一颗颗花椒果翠绿饱满。在绿叶的衬托下,结满累累果实的树枝,在微风中轻轻摆动。
  “南岭味道”是运城市夏县南岭村的花椒品牌。如今依托南岭味道这个花椒产业,中国银行山西运城市分行包点扶贫村夏县南岭村已经实现整体脱贫。
  夏县南岭村地处中条山深处,属山岭地形,全村114户中贫困户就将近50户。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受制于自然环境,只能靠天吃饭。老百姓们睡梦中都想拔穷根,渴望找到拓富路。
  2015年11月,中行运城市分行扶贫队肩负着使命来到南岭村。如今,四年多时间,1600多个日日夜夜,扶贫队员们带领全村人民走向致富路。

明思路:种植花椒

  为了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扶贫队多次与南岭村村委沟通,和群众交谈,向农业专家请教,形成脱贫整体思路:大力发展花椒种植产业。因为花椒耐寒耐旱,适合南岭的自然环境;价格相对稳定,收入有保障;农民有一定的种植经验,管理相对容易。这一想法得到了该行党委的大力支持,行长王允龙崭钉截铁地说:“有困难,找党委,党委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2016年春,中国银行运城市分行捐赠的5万元和员工捐助的1.5万元共计6.5万元资金打进南岭村的账户。利用三年时间打造500亩花椒林的富民工程全面启动。一时间,山梁山、悬崖边、下角地都是攒动的人影、飞舞的铁锹,扶贫队员和当地村民一起挥汗如雨,辛苦劳作。
  几年间,他们先后通过向省分行申请、员工捐助、向当地政府申请等方式获得20多万元用于南岭村的花椒种植。截至2019年末,南岭村花椒种植面积几乎达到600亩。
  花椒种上了,管理却成了问题。扶贫队和村委会多次聘请省农业专家,进村向村民讲解花椒育种、防虫防害、采摘、晾晒等管理知识,从选苗入手,到管理跟进,品尝到甜头的村民看到了希望。

闯品牌:打造产业链

  2019年,经过三年的劳作,第一批种植的花椒已经收获在望。在扶贫队进驻南岭村前,南岭村的花椒种植靠天吃饭,销售看人脸色,村民的花椒销售没有保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打通销售的“最后一公里”,让村民既丰产又丰收,在引导村民注册“南岭味道”商标的基础上,扶贫队采用线上线下和员工采购等多种方式打开销售渠道。
  2019年10月25日,土生土长的南岭花椒——“南岭味道”终于向中国银行“公益中国”网络销售平台寄出样品,11月6日80袋“南岭味道”成功“上市”。
  同时,在省分行的大力支持下,向南岭村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投放了20万元产业扶贫贷款,合作社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村民的花椒5000斤。
  多渠道的销售,不仅形成了种、管、销的产业链,使村民受益,更让“南岭味道”花椒从“养在深闺无人知”变成“一举成名天下闻”。而品牌的出名,也加快了花椒销售,形成了良性循环。

扩规模:扶贫再出发

  南岭味道,从舌尖传递到您的心底,热情地跳跃——这是朋友给的赞美词。
  南岭味道,色泽紫红,粒大油重,香味浓郁,麻性持重——这是行家给的广告语。
  小花椒大产业。依靠花椒,南岭村如愿以偿,实现整体脱贫。
  村民老高正和家人在花椒地里忙碌着,这片花椒林是他家的“摇钱树”。“南岭花椒产量大、品质佳,这几年销路不错,心里特别自豪。尤其是在扶贫队员的指导下,俺村的花椒有了自己的品牌,去年还通过电商平台卖到全国。”老高说。自从开始发展花椒产业,他家顺利地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过上了小康生活。
  目前,中国银行运城市分行扶贫队和南岭村又提出打造千亩花椒林的目标。他们将咬定总攻目标,落细攻击点位,实现南岭更“美”;突出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实现村民更“富”。坚持不懈,齐心协力,打造南岭品牌,再育下一个“南岭味道”更是他们的梦想。南岭将带着它的味道,和村民们一起走向康庄大道。

本报记者郝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5-19期

  • 第2020-05-18期

  • 第2020-05-17期

  • 第2020-05-16期

  • 第2020-05-15期

  • 第2020-05-14期

  • 第2020-05-13期

  • 第2020-05-12期

  • 第2020-05-11期

  • 第2020-05-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