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大同消息 杨树林局用良种、促保障,抓创新、强管理,降成本、提效益,多措并举推进林局种苗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已建成保障性苗圃12000亩,经营性苗圃5000亩,经济性苗圃2000亩,科研性苗圃1000亩。
该局充分挖掘本地乡土树种种质资源,不断加大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积极做好乡土树种选育。同时,将9大类100台件机械化作业设备应用于苗圃生产作业,建立了苗圃生产标准化作业流程,形成了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的规范化作业技术体系。建立健全种苗与造林衔接机制,将种苗培育与林草发展规划、林局年度营林生产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把发展防风固沙林树种、生态景观树种、特色经济林树种作为苗圃主培树种,适度调减针叶树育苗面积,不断加大乡土特色阔叶树扩繁力度和供给能力。
依托林局先进的科研基础和技术条件,将育苗生产与林草科研相结合,积极开展良种无性繁育,不断创新育苗技术手段,建立起产、学、研相结合的种苗产业体系。强化在圃苗木留床管理,对在圃针阔定植大苗针对性地采取稀疏、嫁接、改培、加强水肥管理等手段,控制苗木密度,提升苗木品质,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苗木附加值。优化苗圃培育布局,做到一区一品种、一区一特色,打造圃道景观带,更新圃道树种,把苗圃建成集种苗生产、休闲旅游、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园林化苗圃。(秦日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