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绿色三晋周刊

太岳林局:扎实推进火烧迹地植被恢复

  本报晋中消息 今年以来,太岳林局围绕修好防火道、打好隔离带、围好封育区、造好混交林、建好景观带五大要求,扎实推进赤石桥林场2500亩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试点。
  “山顶通道相连,山腰针阔相间,山脚彩叶镶边”的生态修复新模式和“春天是花带、秋天是果带,一年四季是隔离带”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展现的是原生态、近自然的美丽景观,也是省委“三化”要求的具体体现。太岳林局从规划设计入手,实行乔灌草一体化补绿,近自然原生态复绿,全封禁整区域护绿,科学布局防火通道、生物防火林带,优化配置造林树种和造林模式。
  邀请省林科院的专家实地调研,研究生态修复模式及生态监测试点,推广应用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打造精品、示范、样板工程。围绕多模式配置、多树种混交,全环节运用根宝蘸浆、塑料膜覆盖等抗旱造林技术,确定主栽树种,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把隔离带生态修复项目建成林分结构稳定、四季景观分明、生态功能强大、富民效果明显的样板工程。
  栽得好、能成活、修复快、景观美是太岳林局最终所要呈现的画面。他们坚持现场指导、及时跟进,安排技术人员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把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围绕近自然复绿、多树种补绿、大板块增景,坚持森林景观带与林道隔离带的有机统一的原则,充分发挥森林的景观效应和林道的防火效应,在林道两侧50—100米范围内栽植以山桃、山杏、五角枫等具有景观效果的树种,切实把防火林道建设成为景观大道。(苗栋)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5-20期

  • 第2020-05-19期

  • 第2020-05-18期

  • 第2020-05-17期

  • 第2020-05-16期

  • 第2020-05-15期

  • 第2020-05-14期

  • 第2020-05-13期

  • 第2020-05-12期

  • 第2020-05-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