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6月15日讯(记者王雁)日前,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财政部组织的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评审中,太原等11个城市成功获批,中央财政将拨付1.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太原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
据了解,该项工作从2017年启动,太原市等11个城市为第四批入选重点城市,项目实施期为三年。近三年来,太原市聚集了山西省80%以上的创新资源,全市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1.6%,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8.1%,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占全省的66.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省平均水平的5倍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具备了一定基础。产业方面,太原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煤机装备特色产业基地、新材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9大国家级示范基地,先后被评定为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新型城市试点等。
未来经过三年建设,太原市将以知识产权全要素、全链条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特色和重点产业布局,大力实施提升知识产权引领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知识产权供给能力、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提升现代金融服务知识产权能力、提升知识产权集聚区融合能力、推动职务知识产权权属改革的“五提一改”工程,完成“知识产权转让、许可数量年均增幅20%以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和项目数年均增幅30%以上。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幅40%以上。支持100家以上中小企业成功转化高校院所专利技术。推动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1单以上,促进高价值专利组合融资。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和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的地理标志产品产值显著提升。实施产业类专利导航示范项目5个以上。打造若干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区域商标品牌。200家以上创新能力较强、知识产权基础较好的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通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认证。支持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建设。专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累计覆盖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市场主体商标布局和品牌培育水平显著提升。高水平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1家区域性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培育3家以上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扶持一批专业化、市场化、复合型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监管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区域和产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等建设目标,构建起平台、机构、资本、人才等知识产权全要素、全链条的运营服务体系,探索知识产权助推创新经济、品牌经济、区域特色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