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6月15日讯(记者姚凡 通讯员狄慧萍)今年以来,娄烦县从实际入手,从治山治水抓起,走出了一条适合娄烦生态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探索形成了“五个一批”的脱贫新路子。
退耕还林脱贫一批,目前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4.8万亩,涉及农户16168户,全县先后有4320户1.2万人通过退耕还林实现脱贫。娄烦县抓住国家实施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的机遇,规划用今、明两年的时间,以水源保护地和贫困村为重点,再实施退耕还林7.6万亩,带动贫困户增收。
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脱贫一批。建设经济林9万亩,发展以核桃、仁用杏、绿色种植等为主的“一村一品”专业村79个,先后带动全县贫困户465户1654人脱贫。目前,全县已推广种植2.3万亩的油用牡丹、1.5万亩沙棘、600亩文冠果、1000亩枸杞等经济作物。
针对高山、远山资源面积比较大的实际,增加管护岗位,在原有护林员的基础上,招聘了建档立卡的34名贫困户,加入到公益林管护队伍,1050人脱贫,实现资源管护脱贫一批。
大力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业,以特色产业带动脱贫一批。先后形成了天池生态园、东山生态园等10个集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园区,兴办“农家乐”近80家,带动246户、765人脱贫。5年内规划建成以云顶山、汾河水库、高君宇故居为主的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休闲、度假、养生为主的农家乐200家。
同时,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一方面在第一轮退耕地种植中药材3200亩,带动160户480余人,每户每年实现增收7500元。另一方面,依托退耕还林的政策优势,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选择退耕还林地种植油用牡丹。汾河牡丹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建设牡丹加工基地和油用牡丹种植基地,不仅可使27个贫困村9000余人实现稳定脱贫增收,也使贫困户在25年内每年每亩有320元的土地股份收益和每人每年有8000余元的劳务收入。
积极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参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采用科学合理的运营模式,实现县域增绿,农民增收。从2017年开始,全县组建了65个由贫困户组成的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参与造林的贫困人口1503人,通过荒山绿化生态治理吸纳劳动力实现脱贫一批。
下一步,娄烦县计划在今后3年完成38万亩“创森”任务,实现荒山绿化全覆盖。仅此一项,每年可带动4000人稳定脱贫。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也是娄烦人民最大的靠山,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也是娄烦人民脱贫致富的最好平台。娄烦的生态建设,即将翻开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