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情感类调解节目因贴近观众生活、矛盾冲突明显、展现人间冷暖、内容真实感人而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这样的节目样态一度飞速发展,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大,收视表现一路攀升,受到观众广泛认可。然而近几年来,这类节目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节目样态陈旧甚至老化、节目内容单一甚至低俗、节目制作粗糙甚至失真等等,从而遭到了观众的诟病,叫座不叫好成了此类节目的通病,节目陷入了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分析电视情感类调解节目发展出现桎梏的原因,力求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从而创造出该类节目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职业性是情感调解类节目的必需要素
(一)节目团队需专业化
贴近百姓生活是情感调解类节目广受青睐的重要原因。为了迎合观众,拉近与节目当事人的距离,许多调解类节目特聘请诸如“和事佬”“帮你办”等人物穿插始终。但许多节目中的“和事佬”“帮你办”都是电视新闻采编的非专业人士,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且大多为上年纪的离退人员。这样一来,就会存在新闻业务水准欠缺,甚至有文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在一些情感调解类节目中,由于“和事佬”缺乏专业新闻素养,往往不能以客观平实的视角和态度进行分析,甚至有时在当事方没有陈述清楚事实时,就先入为主发表自身观点,往往观点偏颇、气势逼人,最终适得其反。如果节目采编团队能够提升专业化水平,选取社会阅历深厚、自身综合素养较高,且具有一定新闻从业经历者,那就能够较容易地把握现场局面,客观剖析事件,充分运用电视手段,最终达到正面引导、化解矛盾的传播效果。
(二)节目内容需真实化
情感调解类节目追根溯源属于“新闻”范畴,采编素材来源于生活,“真实”是节目的首要标准。然而,目前有些调解类节目,为了营造收视率而刻意制造冲突,人为扩大矛盾,甚至捏造新闻噱头。这样往往会导致事件双方矛盾激化,最终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双方关系更加恶劣,从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久而久之,节目会失去公平、失去公信,最终失去观众。因此,坚持真实客观的职业原则是情感调解类节目的必备要素。
二、多样性是情感调解类节目的必由之路
(一)节目选题需丰富化
作为电视节目,能否满足观众的视听新鲜感是节目成功与否的要素之一,然而当下情感调解类节目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题材的重复选择、内容不推陈出新。山西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小郭跑腿》栏目就是一档老牌情感调解类节目,开播至今,节目素材大多选取夫妻关系、婆媳矛盾,大多为家庭伦理方面内容。但百姓生活丰富多彩、矛盾问题包罗万象,绝不仅限于夫妻、婆媳之间,如果此类题材大量重复上演,势必会造成观众的新鲜感下降,节目内容单一、收视下滑、反响平平也是必然了。因此拓宽节目选材、开拓采编思路,是节目更长远、更持久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节目样态避免同质化
任何一类电视节目,当其收视率高涨时,自然而然地会吸引许多节目趋之若鹜、纷纷效仿。如当下较火爆的家庭调解类民生节目除《金牌调解》《小郭跑腿》以外,北京卫视《第三调解室》、安徽卫视的《超级新闻场》等也相继出现。这类节目虽然样态略有不同,但究其根本,内容基本大同小异,选材也多为情感纠纷。当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大量雷同,虽然形成了调解类节目繁荣发展的局面,但繁荣背后透露出的是内容的雷同、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久而久之观众就会有厌倦情绪,从而降低此类节目的传播效能。
三、人文性是情感调解类节目的最终追求
(一)节目内容需体现思辩性
贴近百姓、贴近生活是情感调解类节目的最大优势,但这里的“贴近”绝不是对人们生活原貌的简单展现,关键是要通过事件表象,挖掘其深刻根源,并寻找出具有典型性、普遍性、规律性的内容给予反思,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出路和办法,从而起到引导启迪受众的目的。这才是一档节目树立权威、立于不败、长久生存、植根百姓的真正原因。
(二)节目内容需展现真善美
当下某些情感调解类节目,为了赢得收视、博取眼球,满足少数人的猎奇心理,创作中使用了非常规手段,展现了一些常人难以想象的、极端的甚至是低俗的现象。这样或许可以一时博得人们的眼球,却经不起时间的推敲,更经不起正义的考量。一档节目如果不断地展现生活中的假恶丑,忽视宣扬人世间的真善美,只能使人性无限制的丑化,最终只会使节目偏离正轨、走向衰亡。作为情感调解类节目,存在的价值绝不仅仅是爆料个别百姓生活的难题、解决一两个家庭的纠纷,更重要的是以展现普通人生活中的本真为出发点,用真情去感染人、用真爱去打动人、用真心去改变人、用真理去引导人,使观众崇尚真理、向善向美,从而实现正向的传播效应。
四、道德性是情感调解类节目的最低底线
(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放眼当下的情感调解类节目,不乏有对无道德、无底线行为无限制甚至扩大展现的事例。这样会使受众感觉到,日常生活中,道德缺失是随处可见的,是无底线的,甚至是可以效仿的,这样的传播方式所带来的恶劣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作为民生新闻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调解类节目开办的重要目的就是要进行舆论的正确引导。节目一定要在展现百姓生活的同时,把坚持“为人民服务”作为首要基点,始终如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弘扬正义、坚持正能量的传播。
(二)坚守法律法规底线
当下媒体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把当事人最真实的情况展播出来,甚至是为了满足某些受众的窥私心理,一些情感调解类节目外采人员在没有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或直接拍摄进行现场直播;或在调查调解之后,虚拟现场进行补充拍摄;或不顾当事人意愿强行采访;再或者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暗拍、偷拍等手段进行暗箱操作。一些原本可以简单协调解决的问题,经媒体播出后,事情反而朝反方向发展,矛盾更加激化,使得当事人因此受到了伤害。这些都违反了新闻创作的规律,违背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甚至触犯了法律。因此,坚守新闻从业道德、严守相关法律规定是绝不能撼动的,这是办栏目、做节目不打折扣的底线,是不能触碰的红线,更是节目长久持续生存的根本。
电视情感调解类节目要想长久持续发展下去,立足不败,就必须做到节目收视与受众口碑的双丰收,二者不能厚此薄彼。只有立足当下,把坚持新闻从业标准作为底线,把坚持创新优化内容作为方向,把坚持人文关怀作为目的,把坚持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情感调解类节目才能彻底摆脱瓶颈,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
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