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深度报道

企校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国新能源与太原理工大学先行一步

  本报讯 7月14日,国新能源集团和太原理工大学就合作共建“山西省气体能源分离提质与利用研究院”并联合开展“焦炉煤气甲烷化产品气和高浓度瓦斯气制LNG原料气脱氮研究及中试示范”先导项目达成共识。
  作为采煤和炼焦大省,我省有大量煤层气、焦炉煤气,此外,致密气、页岩气和生物质天然气的开发潜力也十分巨大,但这些丰富的资源均存在气体提纯净化的世界级技术难点。攻克这些“卡脖子”技术,不仅可以在短期内实现我省气体能源增储上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还能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及氮氧化物排放,对我省营造低碳能源消费生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气体能源”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更是我省能源综合改革的战略突破口。此次双方率先启动企校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是省内国有企业与院校以“研究院+先导项目”形式开展合作的首次尝试,也是双方围绕各自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科研优势经过深度研讨确定的最优创新方案。
  未来,国新能源与太原理工大学将以“研究院为平台、先导项目为基础、人才培养为支柱、产业转化为目标”,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聚焦培育一流创新生态和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一步拓展产学研用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企业“卡脖子”技术攻关能力,最终把“六新”落脚到项目上,抢占国内气体能源提质利用的技术制高点,实现换道领跑。

本报首席记者齐泽萍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7-19期

  • 第2020-07-18期

  • 第2020-07-17期

  • 第2020-07-16期

  • 第2020-07-15期

  • 第2020-07-14期

  • 第2020-07-13期

  • 第2020-07-12期

  • 第2020-07-11期

  • 第2020-07-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