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不断涌现出的“潮牌”产品跟以前相比,已经呈现出不同的形式,有的不在实体店出现,直接成为网上“爆红款”;有的网上无声无息,而现实中却在慢慢崛起;有的线上线下同期炒得火热……作为地方媒体,对“潮牌”产品的报道也应与时俱进,更快更好地挖掘该类产品在当地的出现、流行以及消退,并从中归纳、总结、提炼出“潮牌”产品的一些发展规律,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笔者认为,对“潮牌”产品的新闻采写既要及时,又要有独特性和接近性,更要写出产品推广的精髓,增强文章的可阅读性和时代感。
敏锐发现“潮牌”产品
“潮牌”在狭义上来讲,是年轻人在时装上的体现,只要能体现出潮流精神、有独立设计观念的品牌都可以被称之为“潮牌”。但笔者理解的“潮牌”是比较宽泛的概念,不仅仅指“潮牌”产品,它包罗的种类很多,只要是新出现的热点、现象、行为等都算是“潮牌”产品,日常所见衣食住行游购娱皆在其中。
作为记者,应该从读者最直接观察到的产品进行采写,比如吃穿行最为明显。
吃:国民健康生活意识的增强逐步推动养生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不同年龄层人群对养生重视起来,这当中饮食是难以或缺的一项。山西杂粮是优势,其自身独特的气候条件成就了山西小米的绝佳品质。2018年山西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印发“山西小米”品牌建设三年发展规划的通知》,相关厅局、企业相继行动起来,打造品牌、打响知名度,打开北上南下东拓西进市场,线上线下宣传同时发力。记者亲历各种活动,见证“山西小米”逐渐成长为我省一张新名片的同时,写出了诸多新闻作品。
穿:近几年,“国潮”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消费新趋势,“回力”“飞跃”等品牌成了众多潮人的热捧,“李宁”品牌也登上巴黎时装周,几十年的老牌国货换新颜,引发一阵阵“国潮风”。笔者观察到,大街小巷不少年轻男女脚踏“飞跃”小白鞋,身穿“李宁”走秀款,大型商场内也出现“国货”集合店,这些都是“潮牌”产品的写作素材。
行:从2019年上半年开始,省城街道主干道陆续出现行驶中的摩托车,朋友圈内也不断有人询问摩托车驾照考试事项。经过留意观察,笔者发现随着市民出行理念的改变,骑摩托车出行的人已逐渐增多。通过采访摩托车驾驶员、驾校、摩托车销售等多方面,笔者写出了《省城吹起“摩托风”》一文,成为省内首位关注、采写这个新现象的媒体工作者。
作为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是第一位的,能够发现这些现象的不同之处,则得益于多年养成的新闻敏锐度和对某一领域的熟悉程度。记者不能仅仅只是记录者,更要充当行业的观察者和分析者,才能写出有广度、有深度的新闻作品。
有条不紊全面采访
如何发现素材,从哪里下手挖掘?和任何新闻采写一样,“潮牌”产品采写也是很辛苦的。
首先是新闻素材的搜集,新闻事件现场、相关人物、相关事物、相关机构等都是要了解采访的新闻素材收集范围;其次为保证新闻采写的真实性,每篇文章必须深入新闻事件现场进行采访,把内容的细节处呈现在受众眼前。比如在《省城吹起“摩托风”》这篇报道中,为了让读者能详实地了解有关摩托车上路的问题,笔者走访多家驾校,最后找到较权威的、可以报名学习摩托车驾照的驾校,在这里实地走访,了解报名条件、费用、培训项目、学习时长、考试内容等详细情况;询问多处摩托车销售点,得出摩托车消费主力车型、价位和品牌;采访多位摩托车驾驶员、发烧友,让其给出选择的优势劣势等。前期花费近一周的时间采写,最终让读者能通过采写内容了解关于摩托车骑行的实用信息。
又比如,2019年6月初偶然翻朋友圈,看见有关于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大量茴子白、西葫芦低价难卖的消息,马上联系信息发布人了解情况。第二天一大早就驱车一个多小时前往东阳镇农户菜地证实信息真伪。通过采访多位当地菜农、蔬菜经纪人,得知具体种植、销售情况,又联系镇长询问当前采取何种助农措施后,写出《大田蔬菜出路在何处?》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一定反响,帮助部分菜农解决了销售问题。
记者采访写稿件是最基础的本职工作,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工作解决一些社会经济问题,让农民增产增收,为“三农”发展出一份力,或者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么这篇报道就起到了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
精雕细琢认真写作
敏锐观察到新闻现象,全面采访新闻线索之后,大量素材需要进一步整理、思考和选择,然后进行再加工,合理设计好文章的结构,把想要表达给读者的主题确定好,再动笔写作。
笔者在采写“飞跃”“海鸥”等老牌国货适应潮流变成新产品时,不能单纯把这类事情写成一种市场现象,而是要通过现象挖掘出其背后所展现出来的那种消费者对品牌的怀旧情怀。消费者个人经历会影响对产品的判断和选择,国货意识就是消费者和国家的感情基础。近几年,随着我国国力不断增强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认知逐步提升,使得中国元素逐渐引起市场关注,这种国货意识无形中助推了国货的崛起。
再如,摩托车除了作为交通工具的出现,背后更多的是其一群发烧友热衷于驾驶摩托车带来的乐趣,把这种普通的代步工具,推向更为个性、时尚的摩托文化。
笔者在山西小米的采写中,除了要写出“山西小米”品牌建设取得的成就,更要表达出山西立足优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培育特色农业和食品品牌,打造出市场知名度高、消费者广泛认可的“老字号”品牌的探索之路,以及如何用品牌占领市场和引领生产,带动我省杂粮产业发展,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助力的发展方向,而不是简单的小米销售。背后这一系列的重大意义,都隐藏在简单的文字里,用小故事讲大道理,不但接地气还容易被读者接受。
“潮牌”产品有时候从发现、采写,到后续跟踪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作为三线城市的新闻记者,很多“潮牌”产品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所在省市,这就需要我们悉心观察,发掘新的新闻线索,记录身边的故事,哪怕一件小事也要挖出不一样的东西,写出独特的“潮牌”新闻。
新闻采写有很多的面,工业、农业、财经、时政、文化乃至更多细分的范畴,无论是哪一个具体的采访口,都需要记者敏锐观察、全方位采访、认真写作。“潮牌”产品的采写目前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范围,它既不是时尚新闻,也不是纯粹的消费新闻,而是把产品、情怀、时尚、市场等诸多因素结合起来的一个面。而且随着创新的不断发展,“潮牌”产品今后会越来越多,相应的新闻也会越来越多,从这个角度讲,新闻记者必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才能真正写好“潮牌”新闻。(作者:山西经济日报社 李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