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位于灵丘县柳科乡刁泉村的“空中大草原”甸子梁,清风拂面、牧草青青,一群牛儿正悠闲地“用餐”,一旁的本乡村民刘爱军也在这宁静安逸的天然美景中,享受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生活。
灵丘县199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11年被列入“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刘爱军以前时常叹息:“一眼望出去全是山,就像一眼望不到头的苦日子。”
正是看上了灵丘县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当地优惠的政策条件,2014年12月,山西润生大业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阎长丽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百企千村产业扶贫”的号召,毅然将公司从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整体迁移到灵丘县扶贫产业园。整个搬迁过程历时一个多月,50多台(套)厂房设备要“跋涉”300多公里,30多名企业员工面临背井离乡……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从头再来,当时,她内心其实有一些忐忑。
顾不上舟车劳顿,阎长丽一到灵丘县就开始遍访村镇乡野,了解群众所需所求。她抓住当地适合发展养殖业的特点,结合企业产业优势和贫困户自身条件,最终因地制宜地确立了以养牛产业为方向,同时兼顾资产收益、公司加农户代养、金融扶贫、收购农产品、就业扶贫的帮扶模式,希望通过一种“授人以渔,永不返贫”的绿色产业,带动全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产生内生动力,走上脱贫奔小康的致富之路。
“代养牛的收益是每增重1公斤20元,我代养了10头架子牛,一个季度能收入两万多,扣去饲料等成本费用,也还能挣一万五。”刘爱军所在的柳科乡是山西润生大业生物材料有限公司选择的三个养殖试点之一,每每提到这些,满满的幸福都写在了他的脸上……依靠公司提供的代养牛,刘爱军告别了靠天吃饭的苦日子,走上了种养结合发展的新路子,变得衣食无忧。
白崖台乡长沟村村民李记牛,妻子常年患病,为方便照顾,无法外出打工。贫困与疾病的重担,一直让这个家笼罩在阴霾里。山西润生大业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创建的“1+10”养牛模式,就像一抹亮光照进了他的生活。由公司出牛,贫困户出力,每饲养一头母牛、10头牛犊三个月,回收时户均纯收入为13800余元。这样一来,大大缓解了李记牛家的经济压力,帮他从疲于应付的贫困泥沼中跨出了一大步,真正享受到了扶贫的“阳光雨露”。
据了解,截至2019年底,山西润生大业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共带动贫困户5347户,户均增收2375元。2018年该公司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授予“山西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被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认定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纪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