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郝金兰和往常一样,早晨7:40准时在磨床车间员工签到表上写上名字,换好工衣,和同事一起来到了机床旁,开始了新一天的作业。
今年6月6日起,郝金兰成为山西庞泉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一名磨床操作工。
郝金兰是方山县麻地会乡胡堡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前,她家是地地道道的农户人家,家里有四口人,还有7亩地。
“没技术,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辛苦劳作一年,收成好的年景不过7000多元。转眼间,儿子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东拼西凑,前些年好不容易为儿子娶了媳妇成了家。女儿22岁,今年刚刚从山西医科大学毕业。在农村,出一个大学生是光耀门楣的大喜事,但一年好几千元的学费却让我们夫妻俩愁得睡不着觉。为了生计,更为了孩子念书,我们两口子只能边种地边打零工,单靠几亩地和打零工的收入,日子过得很苦。”说起以前,郝金兰有些伤感。
2018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学定点帮扶胡堡村,并在村里的民营企业庞泉重机挂牌北理工方山科技人才工作站,自此北理工在庞泉重机开启了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培训。每期培训,北理工的教授们都会采取实操,分组教学、单独指导等模式进行。每期培训结束后,庞泉重机就会将成绩优秀的学员安排在企业就业。
郝金兰说:“当学徒后,北京理工大学的第一书记吴克友、车间的郝小燕主任手把手地教,一年多下来,自己已经是一名熟练的磨床操作工。现在,凭借着熟练的操作,每天工资能挣到70元,一年下来能有20000多元的工资,而且还有四险一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顾家‘两不误’。”
胡堡村还有50多名贫困户和郝金兰一样经过培训后,都在这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劳动岗位。
近年来,方山县坚持把扶智扶技技能培训提升作为斩断贫困根源、实现“造血”脱贫的重要举措,让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据方山县劳动就业中心副主任侯琳琳介绍,2020年,方山县继续扎实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工作,组织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服务月等系列招聘推介活动3场,促进就业524人;聚焦脱贫攻坚,采取“岗位+技能+贫困劳动力”的模式,打造家门口的“培训就业扶贫车间”3个,就近安置贫困劳动力284人;全县组织劳务输出1073人,截至目前,完成线上培训96人,线下培训吕梁山护工63人,全县累计就业人数达4685人。
“去年以来,县里大力推进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程,强化技能培训,拓展劳务输出,受到社会广泛认可。2019年共培训4555人,其中全民技能提升培训完成3753人,吕梁山护工完成802人,完成吕梁市下达任务4300人的105.93%。”方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郭有杰表示,“今年,全县坚持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聚焦产业转型、方式转变、动能转换,强化产教融合、供需对接,建立并推行了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大优质培训供给力度,提升就业组织化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的取证率、就业率、增收率,着力打造‘方山装潢’‘方山家政’‘方山育儿嫂’三个培训劳务品牌,最终让更多劳动者学到一技之长,成就技能致富梦想。”
本报记者李全明 通讯员肖继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