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论坛·综合

围绕“六新”探讨山西省科技创新的思路和举措

  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时强调,要“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简单明了,却对推动山西省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型经济转型是山西的难题。实施创新战略,以创新驱动发展是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山西省创新驱动发展已初见成效,习近平总书记的“六新”为山西省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指明了方向。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新”,山西省创新驱动发展应从以下层面展开或实施:

一、加强新基建,打造山西省创新驱动发展基石

  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山西省加强新基建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重视顶层设计,研究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明确中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行动计划,同时,根据山西省区域特点和经济转型行业需求,统筹规划新基建区域和行业布局。
  抓好新基建项目建设,一方面需要加快5G网络部署、光纤宽带网络优化升级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此外,还需要重视全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计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稳步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升级。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逐步形成和完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能水利基础设施、智能环境保护基础措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和智慧市政工程基础设施五大智能基础设施。
  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要重视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创新基础设施的部署和建设。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加大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投入,完善科教基础设施建设的制度和保障。

二、发展新技术,开启山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山西省发展新技术,既要重视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体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也要重视传统产业数字化技术的集成创新,同时还需持续促进山西省企业的技术创新。
  新一代数字技术是多种数字化技术的集称,包括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山西省新基建的建设,还能够大幅度提高整体经济效率,为山西省数字经济建设提供技术和保障。《山西省打造优势产业集群2018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打造实施大数据战略为牵引,信息安全、传感器、人工智能等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重视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推进数字技术深度化、广度化“嵌入”山西省传统产业。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在具备条件的传统产业或行业领域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孪生、5G、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应用和集成创新。
  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对于山西省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10月21日,山西省政府印发《山西省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山西省未来三年的新技术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百项关键技术研发、百项创新项目实施、百项技术推广示范的总目标。

三、转型升级新装备,激发山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装备制造业是山西转型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山西最有潜力实现跨越发展的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新装备是山西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头戏。山西省转型升级新装备,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产业。将转型升级作为激活传统动能的主力着力点,稳步推进矿山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煤机装备、重型机械、汽车、纺织机械、液压产品六大传统装备制造产业的改造提升,形成工业发展新动能。
  做大做强新兴装备制造业。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业基地”优势,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煤层气装备、电力装备、煤化工装备、节能环保装备、通用航空装备六大新兴装备制造业,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加快延伸产业链条。
  培育发展特色装备制造。培育一批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智能装备龙头企业,积极培育电子智能装备、基础工艺装备、材料深加工产品、特色军工产品、农业机械等智能装备产品。
  打造智能装备制造业基地。《山西省打造优势产业集群2018年行动计划》中指出要以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能源装备、重型机械、通用航空等为重点,着力推动太原、大同、运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基地,晋中、晋东、晋北三大煤机装备制造基地,太原、长治电子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建设。

四、加快提升新材料,助推山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新活力

  新材料产业是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点培育发展的新兴接替产业之一。目前,我省的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稳步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山西省加快提升新材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发展五大重点领域。《山西省“十三五”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指出:以延伸产业链、优化价值链、增强创新链为路径,建立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型材料等五大领域为主的产业体系,推动山西省由原材料大省向新型材料制造大省转变。
  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山西省打造优势产业集群2018年行动计划》中指出要以新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为重点,着力推动太原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制基地、太原和运城两大铝镁合金材料及钕铁硼永磁材料基地、阳泉和吕梁两大新型耐火材料产业基地、太原和大同两大新型纤维材料基地、忻州煤系高岭土材料基地、晋城纳米材料基地、大同新成石墨烯产业化基地建设。
  多举措推动企业创新。企业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核心力量。通过加大新材料领域共性技术政府专项投入,鼓励企业开展“龙头企业+研发机构+配套企业”省级创新中心建设,引导企业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努力打造跨企业、跨平台、跨行业、跨国界的开放型产业生态系统等举措推动新材料企业创新。

五、培育壮大新产品,积极探索新业态,打造山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新产品、新业态是山西省创新驱动发展的着力点,山西省培育壮大新产品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活动,通过给政策,搭平台,给补助,给服务等多种扶持手段,激发企业新产品研发热情;另一方面要鼓励转化优秀科技成果,通过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有效聚合技术、资本、管理,有效承载企业、园区、孵化器,把优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新产品。此外,要重视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催生的新产品和在现有产品中的集成和应用创新。
  积极探索新业态,需要重视信息技术引发的新业态模式。一方面需要加快装备制造、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焦化等行业的智能化改造,推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等智能化新业态;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山西省传统产业和企业层面发展数字化新业态,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据供应链,以数据流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构建设备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数字化-产业链数字化-数字化生态的典型范式。此外,积极探索新业态,还需要重视终端需求倒逼形成的业态更新,积极尝试在轨道交通、风电装备、工程机械、通用机械、电梯等行业和优势企业开展规模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服务型制造新业态。
  (本文受山西省软科学项目:基于共性技术研发的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共同体培育机制研究(2018041063-2)资助。)(作者: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永云 郭艳丽)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8-02期

  • 第2020-08-01期

  • 第2020-07-31期

  • 第2020-07-30期

  • 第2020-07-29期

  • 第2020-07-28期

  • 第2020-07-27期

  • 第2020-07-26期

  • 第2020-07-25期

  • 第2020-07-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