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论坛·综合

数据之战:参与式文化与明星的自我品牌化

  2005年《超级女声》的播出,使粉丝群体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节目的制作与播出,公众也开始重新认识粉丝的力量。当数字时代来临,社交媒体的名誉似乎已被用来衡量名人的商业价值,但仍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首先,社交媒体上声誉的形成过程依然是模糊的,粉丝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依然没有定论;其次,以粉丝行为为基础所产生的社交媒体声誉是否可以代表明星的商业价值依然值得商榷。本文主要观点是:一、粉丝如何为其偶像的声誉做贡献;二、粉丝的行为目的。

网络社会的参与式粉丝文化

  为了更好地支持偶像的活动,粉丝们自发成立了粉丝俱乐部,并逐渐出现清晰的组织结构和分工。“打榜”“控评”,这些术语不仅是互联网用户耳熟能详的词汇,甚至一度成为粉丝群体的周期性工作。粉丝会在意见领袖的号召下转发、购买偶像的作品,并在各平台上发布积极评论,直到受到高度关注并保持最高排名。在这个过程中,偶像受到其他用户的更多关注,潜在的商业价值似乎得到了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粉丝获得了虚拟性的群体认同和自我心理满足。他们从“为偶像获得高关注度”这一活动中认同自己的努力构成了偶像声誉和商业价值的重要部分并为此感到“骄傲”。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微博等社交网络还为粉丝开发了相应的功能。
  根据2018年微博的白皮书,粉丝社区的成员将分为五个部分,不同组的粉丝也将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点承担不同的任务。一些成员追踪偶像行程,获取并更新粉丝资源库,一些成员负责发布内容时的文本撰写,更多的成员对与偶像相关的作品二度创作。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会选择这项工作作为他们的职业,即使这可能会占用更多的个人自由时间。有时候,他们也同经纪公司的工作人员联系,充当舆论中的意见领袖,第一时间发布自己的观点支持偶像,同时引导其他粉丝的观点避免舆论对偶像产生负面影响。
  媒体公司也从中发现了商业价值,微博开发了更多功能区域来支持粉丝活动。除了整合粉丝常用的相关界面外,微博还推出了其他功能,以增强粉丝群与偶像经纪人团队之间的沟通。经纪团队可以使用这些功能来增加与粉丝俱乐部核心成员的沟通,这些核心成员又在舆论中充当意见领袖,维护明星在社交媒体上的形象。

数据之战:声誉即货币

  情绪资本:参与式文化的内在驱动力。事实上,社交媒体在无形中促进了这种情感资本的积累。以微博为例,根据调查,2018年中国近100%的粉丝使用微博作为主要活动平台。除了找到更多具有相同兴趣的合作伙伴外,微博的多样化功能也是众多观众用来支持偶像的重要原因。微博为这些粉丝建立了四个模块,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包括了解偶像信息,与他们互动,与同龄人交流以及支持偶像的活动,从而使粉丝可以通过一个平台简单有效地支持自己喜欢的名人。换句话说,这种情感的积累不仅仅基于明星的个人魅力,它可能是由公司、媒体、明星和粉丝等因素共同形成的。明星以及经纪公司可能会选择其特质之一吸引粉丝注意力,邀请他们参与到社交媒体的互动之中。媒体成为拉近粉丝与偶像间距离的桥梁,社交媒体的榜单也给粉丝营造一种伴随偶像成长氛围,给粉丝以成就感。
  声誉即货币。在商业行为出现和发展的数千年中,市场是交易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传统商业模式认为市场就是对话,即“买卖双方拥有相同的发言权。他们直接交谈,没有媒体的过滤、广告的渲染或公关的影响。”买方将其需求直接告知卖方,选择他们需要的商品,这种商品可能是具体的产品,也可以是新闻或信息。同时,卖方需要利用自己的努力来推广自己的商品并寻求成功合作的可能性。这是通过对话达成协议的过程。因此可以说早期的商业市场是“基于利益交叉”的,即是在寻求共享相同利益的人之间产生的。
  但是,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改变,符合消费者预期的商品被大量的生产出来,然而购买力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提升。因此如何刺激消费者的需求并增加消费者再次购买的机会就变得尤为重要。大众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似乎为企业营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互联网的发展使企业业务范围更加广泛。但是,大众媒体带来的不是特定产品,而是更多未被受众广泛了解的信息。根据研究显示,约有74%的消费者在做出购买的决定时相信口碑。而尼尔森(Nielsen)的一项调查表明:受到广告的影响,84%的顾客在消费时更愿意信任来自熟人的推荐。因此,明星代言成为企业最受欢迎的营销方式之一。这种营销方式“大多是用来提升品牌认可度,以吸引观众注意力并影响消费者态度,提高潜在的购买可能性”。
  Web2.0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社交网络的广泛使用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广泛的了解他人的平台,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和消费者交换信息的主要平台之一,从中获得的信息已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基础。而在社交媒体上拥有众多追随者的名人在其中充当着舆论领袖的角色,并成为影响其他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之一,粉丝越多,影响力就会越强。这些代言人成为品牌与顾客之间的纽带,品牌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将具有某些名人特征的产品联系起来,或者利用名人作为公众人物来认可产品,潜移默化地使得名人特征融入他们的产品中。因此,对于品牌商家而言,社交媒体上的形象似乎已成为衡量明星是否受到广泛关注的重要指标。
  名望、荣誉、号召力、声誉,这些看似虚无缥缈的概念似乎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经验中,难以直观表现,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情况似乎有所改善。用户可以通过在线参与并通过有形的数字可视化呈现无形的声誉和对受众的关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这种声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衡量名人价值和互联网关注度的一种新形式的货币。
  名人为品牌。不可否认的是,粉丝的“在线努力”已使偶像的声誉得到良好的维护。根据微博2018年粉丝白皮书,80%以上的粉丝参加了数据组的工作,为他们的偶像投票。通过这一过程,明星可以在无形中建立良好的声誉和正面的互联网形象,获得公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为了帮助他们的偶像拥有良好的互联网印象,粉丝们会在偶像的关注度排名上付出更多的劳动以帮助自己的偶像博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受众青睐,而在这类劳动努力中,又以“以偶像之名进行公益活动”为主要手段。根据调查(2018年粉丝白皮书),在过去一年中,愿意参加偶像支持慈善活动的粉丝比例极大增加。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从偶像出道开始,该公司可能会针对特定类型的受众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将他们发展为粉丝。从那时起,他们将爱上偶像,自发地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声誉,并营造一种全民关心的气氛。一些观众可能对此星感兴趣,并加入了粉丝俱乐部。在更多的人成为粉丝之后,这种过程可能会再次重复,这也是他们扩大影响力的良性循环。对于代理公司而言,由于粉丝的活动是自愿的,因此他们可以通过最少的支出获得最大的收益,并成为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宣传方式。
  高品质品牌的合作也对名人的声誉积累具有极高的价值,而这也正是他们的粉丝们所希望看到的。
  结语:
  对于偶像而言,除了无形的声誉外,这些活动还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活动,这些商业活动以惯常的货币更容易衡量。根据该报告,获得明星代言品牌产品的消费满意率超过60%,品牌与受众之间的互动量也明显增加。因此,品牌愿意与广泛合作的人合作,以推广自己的品牌并增加产品销量。据不完全统计,到2020年,中国的粉丝产业将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158亿美元)。然而,在这个看似繁荣的经济背后,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隐患。首先,数据欺诈已成为过去几年中最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对于在线流量的过分关注,催生了许多数据中介,他们通过互联网技术篡改数据以欺骗公众。经调查,某数据公司在刚成立的半年之内,便以此行为获利超过800万元。一些企业只希望选择一个拥有大量在线流量的人来认可他们的产品,并通过发布实时比较排名来刺激粉丝的消费行为,不但不会导致销售量的增长,更可能引起公众的反感。

田润国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8-18期

  • 第2020-08-17期

  • 第2020-08-16期

  • 第2020-08-15期

  • 第2020-08-14期

  • 第2020-08-13期

  • 第2020-08-12期

  • 第2020-08-11期

  • 第2020-08-10期

  • 第2020-08-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