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堆积如山、数量惊人——

直击太原共享单车“坟场”

  • 位于太原市晋阳街与平阳路口的共享单车堆放场。本报记者康煜 通讯员张实义摄

  •   共享单车“坟场”,顾名思义,就是共享自行车墓地,是近年来衍生出的新事物,一般出现在学校及城市小区周边的空旷地带,堆放的全是来自城市各个角落的共享单车,由于这些共享单车回收价格低,物权不清,监管困难,影响市容,妨碍交通,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就选择了直接丢弃,最后被管理人员堆放在一起,形成了共享单车“坟场”这一城市特殊现象。近年来,随着共享单车“大战”的退潮,国内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大规模共享单车“坟场”。
      在太原晋阳街和平阳路十字路口,也有这样一个共享单车“坟场”。“坟场”内各种品牌的共享单车堆积如山,其壮观场面颇让人感到触目惊心!有已经基本退出共享单车市场的“ofo”,有当红的“美团单车”,有不红不紫的“哈啰”“青桔”,基本包括了市场上主流品牌单车。一堆堆单车基本处于简单堆叠状态,像一座座小山头,每座“小山”有四五米高,长宽有三五十米到近百米,目测已有近万辆单车堆放在此,现场仍有搬家公司的厢式货车不定时地拉来满车的单车,数量仍在不断增加。
      无独有偶,以一些大城市为例,2019年9月,北京通州一个远郊停车场中共享单车囤积区域绵延长度超过200米,高度超过1.6米。从2018年开始,从公开报道可见,北京、广州、南京、武汉、福州等多地都曾出现过共享单车“坟场”。
      然而,这种“先进经验”不学也罢,以太原共享单车存量的分析,还并没有达到严重饱和的程度。以记者居住和工作的旱西门街、水西关街一带为例,居民和单位相对集中,每日上班出门需步行500米左右的距离在一家写字楼附近才能找到共享单车,单位门前的水西关街一带同样如此,高峰时段同样难觅共享单车的身影。
      从经济角度来讲,现在的美团单车造价很高,而报废拆解代价也很高,拆解后残值只有十几二十元左右,这与目前全社会提倡的厉行节约风气格格不入;从环保角度来说,废弃自行车停放在空地上不管,不仅有碍观瞻,也对周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从法律角度来讲,也是对公私物权的一种漠视。
      简单粗暴的管理永远不是最好的方法,精细化管理才是长久发展之道。一罚了之、一扔了之、一堆了之,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法子,政企联手、及时疏导,管理者多操一点心,经营者多出一点力,才能让共享单车这种新生事物造福于民,造福于社会。

    本报记者康煜 通讯员张实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8-27期

    • 第2020-08-26期

    • 第2020-08-25期

    • 第2020-08-24期

    • 第2020-08-23期

    • 第2020-08-22期

    • 第2020-08-21期

    • 第2020-08-20期

    • 第2020-08-19期

    • 第2020-08-1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