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市县新闻

“牛”人郝平珍发“牛”财

  在方山县北武当镇下昔村,郝平珍有“牛”人的称号。这位花甲老人以养牛为生,靠养牛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还激励带动其他贫困户一起脱贫,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之星”。
  8月22日一大早,当记者来到郝平珍家的时候,只见他正在牛棚里忙活着,清扫牛槽、给牛喂草饮水、整理圈舍……像这样的事情,是郝平珍每天雷打不动必须干的。
  郝平珍是下昔二村连家坡的一名贫困户,全家3口人。为了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他不辞辛苦,早出晚归,忙于奔波。靠种植玉米和打临工维持生活。但年复一年的打拼,并没有给家庭带来多大变化。特别是孩子读高中,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增加了许多负担。
  在养牛之前,郝平珍靠打工维持生活,孩子们还在上学,日子一天比一天紧张。
  当郝平珍夫妇俩正为撑起这个家而一筹莫展之时,党的精准扶贫春风吹进了吕梁山区,也吹暖了北武当山下的这个小山村,更把精准扶贫的阳光温暖洒向了这个贫困家庭。
  2014年,村里确定精准扶贫对象开始,驻村干部和村委会经过一系列摸底排查,郝平珍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没有致富产业,要想脱贫致富,还是要从产业发展上想办法。经过扶贫工作队多次入户与他沟通交流,从思想上激发了他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坚定了他脱贫致富的信心,克服了他“等、靠、要”的思想。
  通过政府组织的养牛培训,去外面参考学习别人的羊牛经验,他开始和家里人商量养牛。尤其是这两年政府积极支持贫困户,放贷款支持贫困户养牛,一家人同意了以后,郝平珍自己贷了5万元,政府补贴4万元,就开始发展养牛。
  郝平珍深知,买牛不难,但要养好牛不容易,既要科学饲养,又要有实干精神。在养牛过程中,他发现问题就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每个细节都不放松,期间没有发生过一起病害,也没有发生过一次因管理不当而死亡现象。
  郝平珍现在养的牛已经有60多头,他又开始通过学习外面的技术育肥搞试验。
  脱了贫,有了存款,郝平珍在村里牛气了不少,乡亲们看到郝平珍养牛挣了钱,便跑到他家取经,从买牛选啥品种到饲料怎么调再到牛的生活习性,郝平珍都逐项耐心讲解。郝平珍不仅成了养牛专业户,还成功带动村民一起养牛,共同走向脱贫致富的黄金大道。
  “现在的好日子全凭党委政府的扶贫政策,尤其邮政、信用社你一说养牛,贷款立马就下来了,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郝平珍一脸幸福的笑容。

本报记者李全明 通讯员肖继旺 刘婧婧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8-30期

  • 第2020-08-29期

  • 第2020-08-28期

  • 第2020-08-27期

  • 第2020-08-26期

  • 第2020-08-25期

  • 第2020-08-24期

  • 第2020-08-23期

  • 第2020-08-22期

  • 第2020-08-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