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党支部是高等学校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的职责。随着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工程的深入推进,高素质和高层次的教师队伍成为高等学校实现振兴崛起和跨越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2018年中共中央制定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高校党支部承担的任务做了明确具体规定,为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教师党员的常态化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等学校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高校教师党员作为教师队伍中的关键群体,其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而且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高校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专业水平精良的师资队伍,对新时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教师党员既需要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素养,更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将高校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有利于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有利于引领和规范教学及学术研究,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和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坚定广大师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发对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功能,形成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实现高校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常态化。
一是完善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体系。从支部的实际出发,建立包括教育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以及奖惩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及其实施细则,并在日常工作中对教师党员教育管理情况进行考核,确保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从党内组织生活、党员学习教育、党员志愿活动等方面测评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并注重考核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建立科学规范的奖惩机制,推动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二是健全教师党员教育管理组织体系。将教师党支部作为教师党员教育管理的主阵地,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系(或教研室)组建支部,按照学科团队或研究方向成立党小组,充分发挥支部和党小组的组织优势;党支部在党员教育中需加强党章党规的学习,运用党章党规规范教师党员的思想和行为,将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落实到最基层;要重视培养教师党员的创新思维,将其贯彻到新时代高校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不断增强高校教师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三是创新教师党员教育管理方法体系。为确保教师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与时俱进,需要不断提高对新媒体的全面认识和驾驭能力,充分借助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建立健全运用新媒体有序参与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措施;要从党员教育管理流程、管理制度以及管理细则等方面体现出先进性和科学性,提升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要紧密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发挥教师的专业技术特长,积极鼓励党支部与社区、社会福利和慈善机构等开展共建与献爱心活动。
四是扩大教师党员教育管理辐射体系。探索形成包括干部、党员、教师和学生在内的发散性传播体系,通过课程思政等形式,将党员教育的内容辐射至日常教学和学生当中去。以校园为依托,坚持把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体现在关心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各个方面,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月、党支部活动周、党员活动日等活动,不断构建教师党员服务师生的载体,培养教师党员的服务意识。(作者: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冯小俊)
项目支持:山西财经大学2019年党建课题《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员常态化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