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市县新闻

邢岗:脱贫攻坚蹚出新路子

  近日,地处新绛县峨嵋岭坡脚处的横桥镇支北庄村和驻村第一书记邢岗,瞬间成了“网红”。来该村参观学习者、观摩取经者、周日郊游者甚众,尤其是邢岗那套“0135”脱贫攻坚策略,让人感觉甚是新颖。一个清秋的周末,笔者慕名而去,实地造访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支北庄村和驻村第一书记邢岗。
  浏览着画一样的村容村貌,笔者思绪翻腾着:这一切离不开党的扶贫政策,离不开新绛县委、县政府的“三五”工作思路,离不开包村领导县委副书记陈小光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驻村第一书记邢岗及驻村扶贫工作队和全体党员干部的努力和支持,离不开邢岗那“0135”的脱贫攻坚策略!

“0”:党建工作从零开始

  2017年7月,邢岗到来之前,村两委班子涣散,干部仅剩支部书记和妇女主任2人。聚民心、强党建成了邢岗驻村后的第一要务。
  党建工作一切从零开始:首先,开会学习,重温入党誓词,个别谈话交心,挨户走访调查等,强化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凝聚人心,重塑干部形象。
  一方面,把具备“一面旗、一团火、一盘棋”能力和素质的干部,通过民主选举进入村班子,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调动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加强两委班子的团结合作,逐步形成合力。
  另一方面,规范党务、村务、财务,决策程序、村务公开制度。实行集体决策,不搞一言堂,不暗箱操作。所有工程项目,都实行严格的“四议两公开”,以取得村民信任。
  开展好“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5月6日,县委书记李玉林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到支北庄村和全体党员共同参加了以“践行初心使命,决战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主题党日”活动,和党员们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讲话”精神,并集体诵读了党章第三条。
  这一切既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感,又提升了党员在村民中的威信。
  全村36名党员,被群众亲切地称为36面旗帜。从此,36面党旗成了峨嵋岭上一道鲜红亮丽的风景,成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和排头兵。

“1”:一眼深井圆了全村人的饮水梦

  多年来,支北庄村村民吃水都要从几公里远的曲村、史家庄拉水、担水。因此,找水打井也就成了邢岗驻村后最难眠的梦。
  过去,村里也通过各种途径打过10多口井,但无论怎么打、打多深,最终结果都是以“黑窟窿”告终,留给村民的是一次次的失望和叹息!渐渐地,村民对打井彻底失去了信心。
  难道支北庄村地下真没有水吗?不服输的邢岗和支委村委一班人不辞辛劳,去运城,跑临汾,上太原。最后请来了运城、临汾水利部门的技术人员,以及省国土第二勘探院的专家,经过科学探测和论证,科技人员认定支北庄村地下肯定有水,不过是深层水。
  深层水也要打!邢岗打井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但要打出水来,还有一段艰难漫长的路要走。没有启动资金,邢岗就瞒着妻子从家里拿来了6万元。村民听说要打井,纷纷摇头叹息。有好些人劝说,“不要打了,支北庄人祖祖辈辈就没吃自来水的命,如果井打不成,你个人的钱打了水漂不说,以后的工作更难干了!”
  “这口井关系着支北庄村的未来,是全村能否稳定脱贫的关键,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邢岗说。
  2018年10月,支北庄村的打井工作正式拉开序幕,然而打井过程就如大多数人想象得那样,并不十分顺利……
  260米、280米、295米……还没水!井队技术员心情沉重地问邢岗:“目前已经到了岩石层,再打下去也不敢保证有水,你们看是否继续?”村里连夜开会,此时,说什么的都有。正当大家犹豫不决时,邢岗说:“已经这么深了,绝不能半途而废,铆住打!有啥责任我来担!”
  就这样坚持着,300米时才见了点水,2018年11月5日,当钻到316米时,终于出水了,且出水量达到了每小时30方!这是方圆几十里打井史上最深的纪录。顿时,山村沸腾了!井台旁成了鞭炮的海洋,村民们捧着清凉的井水,品尝着、呼喊着,笑容和泪水挂满了脸庞,由衷地喊着“感谢共产党”,感谢党的“扶贫政策”!
  此刻,邢岗也早已满眼泪水……

“3”:三个大棚实现村集体经济新突破

  有了水,转型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村民收入自然就提上了邢岗的议事日程。
  经过多方努力,在县委副书记陈小光和副县长郝红霞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为村里争取回了中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65万元,这给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水。他们很快流转土地20亩,积极调研决断,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每个占地3亩多的3座超大型油桃日光温室大棚,很快建成。峨嵋岭上第一次有了日光温室大棚,给村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开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
  由于大棚油桃种植的特殊性,前两年要在棚外育苗。于是,他们不失时机地在桃苗入大棚前,种植了经济效益好、收益快的西红柿,并吸纳了9个贫困户和2个低保户就业。每人每年可以收入7000多元。到8月底,3个超大棚今年共种植了22500株西红柿,收入了12万余元。
  大棚项目首战告捷,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拓宽了村民的发展视野。在大棚劳作的村民和贫困户,自然成了农业产业工人,在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中,为脱贫攻坚蹚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5”:五大提升工程让村庄旧貌换新颜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收官之年,邢岗一班人为提升村容村貌,大力实施“四化”工程。投资130余万元的绿化、亮化、美化、硬化及日间照料中心和村级卫生室等五大板块、11个项目的成果已如画卷般渐渐呈现在村人的面前。
  目前,丰喜华瑞公司对接帮扶的两个同等规模的大型蔬菜日光大棚也已完全竣工;由60户村民参股,含34户贫困户成立的“今卓养殖专业合作社”“红霞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已成功运转。
  沟底鸡鸭成群、山坡绿树如荫、棚内果蔬飘香……一个集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将蓝图变为现实。相信在邢岗书记带领下,支北庄村在全面实现小康的道路上,将越走越宽广!(李福云)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9-14期

  • 第2020-09-13期

  • 第2020-09-12期

  • 第2020-09-11期

  • 第2020-09-10期

  • 第2020-09-09期

  • 第2020-09-08期

  • 第2020-09-07期

  • 第2020-09-06期

  • 第2020-09-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