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大同9月14日讯(记者杨晓明 通讯员永强 泽鹏)“大同地区3000米深属太古界集宁群地质带,这口井是大同地区地热能利用第一井,它的钻探到位,将查明大同地区3000米以内地质情况,了解深部地下水资源覆存情况和地温变化规律。”9月10日,在同煤集团马脊梁矿地热能井施工现场负责人闫永成介绍说。
该项目是同煤集团能源革命牵引项目之一,也是同煤集团与晋煤集团签署煤层气及地热综合利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动工建设的重要项目。这标志着这两家省属企业在深化能源革命上迈出新步伐,开辟了新战场。
“钻工、矿工是一家,为早日让矿山生产生活用上安全高效、清洁环保的地热能,我们克服了疫情和炎热带来的影响,根据现场作业变化、优化设计、倒排工期、细化分工、平行作业,确保在规定时间节点顺利完成任务。”钻井队队长时培磊说。
为安全、高效、优质、环保完成预期任务,承担施工任务的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勘探分公司,使用施工能力能到达4000米的石油40钻机,于3月22日吹响了向太古界集宁群地质带钻探的号角。“经过5个多月的紧张施工,8月31日钻探到3000米位置,具体地温、水温待进一步测量确定。目前,钻井已静止了三天,等孔内泥浆和地层温度达到平衡时再测井内温度。”现场负责人闫永成说,“下一步,我们以下套管、洗井为主,下套管的目的是防止污染地下水、往套管注水利用地层加热,洗井的目的是防止井壁泥皮隔热、阻碍地质层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