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深度报道

为乡村振兴尽职尽责

  9月的吕梁,秋高气爽。远眺,成片成片的核桃林铺就在这座山上;近看,硬化的乡村街道直通至农家门口,村里的玻璃瓶厂等各类企业内热闹而繁忙……记者随“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活动采访团来到这儿,亲身感受着“丰收”的喜悦,也收获了基层代表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

王再武:致富思源 造福乡里

  在这儿,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55岁以上老人可以领到生活补助,其中55-60岁的,每月可领300元;60岁以上的,每月可领500元;70岁以上的,每月可领700元,另外在春节、中秋、端午等节日,村民还可收到现金和其他一些物品。这只是现在的汾阳市太和桥街道北关社区的一个缩影。
  “我觉得现在的日子挺好的。”一个当地的居民告诉记者,说起这里的变化,不得不说起一个人——汾阳市人大代表王再武。他是山西汾阳王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也是这个社区党的总支书记、主任。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管理好我的企业,让我的企业不断发展不断壮大,提高全体员工的收入,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王再武说。近年来,白酒产业成为吕梁市的支柱产业,他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在连续四届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杏花村酒文化博览会大好机遇之下,不断地提高汾阳王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地进行招商,使企业发展壮大。
  王再武发展企业自身的同时,努力推动汾阳白酒产业快速发展。
  “作为村里的领头人,我把北关社区乡村振兴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王再武说,他利用自己多年经商的优势,在村里开办了玻璃制品厂、调味品厂、食品厂、预制厂等集体企业,使该村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由原来的年收入10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800多万元,村民福利待遇不断提升。
  在北关村镇建设方面,他主要完成北关社区棚户区改造新建锦辰苑小区建设、社区集中供暖工程、煤改电、天然气等民生改善工程,使社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倍增。
  面对未来,王再武表示,接下来计划在村里建一所高标准的养老院,让老人可以在那里吃、在那儿住,安享晚年。

付建文:一个爱好成就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我没想到,自己最初的一个爱好,竟然会成为党员领导干部、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阵地。”付建文说,“更没想到,它会成就村里的红色旅游产业。”
  付建文是孝义市人大代表、孝义市高阳镇仁义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早年间,他只是喜欢收藏毛泽东像章。为了这个爱好,他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甚至把孩子都带动起来了。
  之后,他自费筹建“人民心中的毛泽东展馆”,将自己多年收藏而来的30多万枚毛泽东像章陈列其中。目前,该展馆向社会免费开放。
  “去年,全国各地有10万多人到这儿旅游,也是省内的一日游景点之一。”付建文说,也因此,这个村成了吕梁市的旅游示范村,正向山西省旅游示范村冲击。”
  “当然,搞旅游嘛,就得让游客留得下、玩得好。”付建文说,在红色旅游+的发展思路下,近期正在准备收购村里的旧房子搞农家乐、民俗游,“让游客来了有地儿住,住下了还要有项目玩。”
  为此,这个村还将利用现有的近千亩芦笋基地,打造芦笋观光体验游。同时,延伸芦笋产业链,把一些边角料制成芦笋饮料、芦笋茶叶等,在为游客打造出可带得走的特色产品的同时,也吸收了部分劳动力,最终使得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收入不断增长。
  原来“横变竖变仁义的道儿,下雨天是水泥路,太阳一晒硬叭啦……”的仁义村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巷道全部铺油,村民们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全部由集体负担,65岁以上老人年年能够领到补贴,孩子们读书从小学到大学都有资助,村民逢年过节都有福利。
  对未来,付建文信心满满。他表示,自己还能再干几年,再为老百姓拼几年,要按照党中央要求的,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把仁义村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村庄。

郭建民:扎根农村 为民办事

  记者来到孝义市振兴街道东庄村时,一场别开生面的直选代表述职评议正在进行。
  “我始终不忘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衷,一直与选民不离不弃,扎根农村,联系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从设立代表联络点以来,累计接待选民达310人次……”孝义市人大代表、东庄村党支部书记郭建民向选民们述职时说。
  “代表就要有群众意识,决不能脱离群众。”这是郭建民的一句口头禅,也是郭建民多年来担任市人大代表心中秉持的重要理念。多年来,他扎根农村、融入基层、融入群众,将代表身份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为民分忧,为民代言,默默履行着一名人大代表应有的职责。特别是为了便于工作,贴近群众,保持与群众密切关系,郭建民将在孝义城区的唯一一套住房卖掉,长期居住在村里。
  农忙时节,田间地头有他的身影,冬闲季节,街头巷尾、炕头屋内有他朗朗笑声。每年他走访群众累计达到300余人次,解决群众诉求40余件。
  “2016年,我遭遇车祸,治疗期间,负债二十余万元,家庭生活陷入低谷。”村民武爱生说,郭建民听闻这一消息后,主动到他家了解情况,主动捐资5000元,同时联系政法部门和扶贫部门给予武爱生两万元的救助,使他渡过了生活难关。
  村民任建军家有四口人,除土地收入,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生活拮据。郭建民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介绍任建军到驻村企业上班,每月工资收入4000元,这让任建军一举摆脱了生活困境。
  ……
  在他的带动下,该村积极推进企业转型,整合旧企业土地资源,引进鸿海精细化工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实现投产达效,年利润达到1200万元,为村集体每年增收23万元,并解决本村群众就业岗位40余个。同时,本村基础设施已经改善,村内环境得到了绿化、美化、净化。
  通过现场选民代表的满意度测评,郭建民得到了“满意”的答分。

武殿生:一把剪刀剪出好收入

  “过去讲勤劳致富,现在‘勤劳+技能’才能致富,‘勤劳+技能+智慧’的人肯定会富裕。”这是孝义市下堡镇人大代表武殿生的一句经典话语,并贯穿于其工作生活始终。
  武殿生在核桃种植管护领域是“一把好手”,且在孝义周边还小有名气。回到自己所在的卫底村任职后,他立足当地的核桃产业优势,抢抓孝义大力实施核桃富民战略的契机,带领村民推进核桃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并组织成立保丰核桃树管护技术专业合作社,担任理事长,带着村民外出学习交流、承接核桃管护项目,不仅促进了本村核桃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而且也成为周边县市一支上规模、与市场接轨的专业化核桃树管护队伍。现在,这支队伍已有300多人,外出给别人修剪、嫁接核桃树,增加他们的收入。
  “我原来在家主要是种玉米、谷子、高粱,一年收入也就1000多元,现在我出去搞嫁接,一年能收入5000多元。”该村村民郝英告诉记者,而年近72岁的武大爷仅做修剪一项,年收入就可达到3万元。
  与此同时,他还带领村民对1400亩核桃林进行大范围的富硒改造。“穿上‘硒’衣的核桃不仅个大、肉白、口感好,每斤的价格能比普通核桃售价高出2元左右,”该村一位村干部提到这次改造,高兴地说,“现在富硒核桃战略实施仅一年,我们就产出富硒核桃30万斤,高质量高品质的核桃在市场上很抢手。”
  对此,武殿生表示,作为农民代表,他就是要一心为农民办事,增加村民收入,让他们富起来。“现在,我还要把村里的生态振兴起来,我自己育了400亩绿化苗子,无偿提供给村里,村里所有能绿化的地方都绿化了,让农民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本报首席记者贠娟绸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9-20期

  • 第2020-09-19期

  • 第2020-09-18期

  • 第2020-09-17期

  • 第2020-09-16期

  • 第2020-09-15期

  • 第2020-09-14期

  • 第2020-09-13期

  • 第2020-09-12期

  • 第2020-09-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