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市县新闻

曲沃文明村:干群一心奔小康

  在群众眼里,一个村好不好的标准,一看路二看树三看穿戴四看住。初秋时节,记者走进干净整洁、住房整齐的文明村——曲沃县里村镇文明村,这个村因干旱缺水、土地贫瘠被人们称为该县的“西伯利亚”。
  如今,该村乡风淳朴,邻里和睦,干群一心,群众富裕。今年入夏以来,文明村的爱心葫芦园更成了游客拥抱自然、拍照留念、欣赏风景的好去处,旅游逐渐升温。

两眼深井 解决村民饮水难

  高卫荣自2008年12月上任文明村村委主任、党支部书记以来,不断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带领全村22名党员,多举措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形成了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文明村村委会多次获得县里先进基层党组织、老龄工作先进集体和市里“妇女之家”示范点等荣誉称号,高卫荣也先后荣获临汾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离任老书记徐永发对记者说:“在高卫荣的带领下,文明村干成了我想干没干成的事,完成了我未能完成的心愿。村里因干旱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为此,高卫荣多方筹集资金,先后打了350米和410米两眼深井,一举解决了饮水难、灌溉难,建起了村口牌楼,硬化了道路,粉刷了文化墙,迁址重建的村委会办公室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宽敞明亮又气派。”
  据了解,文明村对党员设岗定责,划分责任区,包联责任户,实行网格化管理,一名党员包联5户家庭,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党员家庭贴上了门牌,详细标明了姓名、电话和责任户,以方便被包联家庭联系。
  在年底全国决胜脱贫攻坚即将“交总账”的关键时刻,文明村建档立卡7户15人,全部提前实现“真脱贫”,将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崇德兴善 成立志愿者服务队

  2018年,高卫荣第一次引进志愿者服务,举办庆祝“三八”妇女节暨“我为爸妈洗次脚”专题活动,一时间在村里引起强烈反响,很多村民被志愿者的行动所打动,自觉为家里长辈第一次洗脚,不少人也有了加入志愿者的意愿。
  当年6月29日,在曲沃县志愿者联合会的指导下,文明村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并安排专人管理。每一名志愿者都手写了誓词,并按上手印,每一次活动参加的志愿者都积极签到,既体现了志愿者的荣誉感,又形成了一定的组织纪律性,村里大事小事都有志愿者的身影,志愿者服务队已成为党支部开展工作、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
  201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36岁的村民牛红霞家里。公公和丈夫外出时,驾驶的三轮车刹车突然失灵导致车祸,因伤情太重,两人同时失去了生命,原本幸福的6口之家瞬间变得支离破碎。
  面对这个不幸的家庭,村“两委”了解情况后,及时伸以援手,通过集体评议,将牛红霞家推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陆续为她家申请办理了低保、保险、光伏发电,还为她女儿申请了“金秋助学”助学金2000元。
  2018年,牛红霞招了新女婿,4种不同姓氏组合成新的家庭。伴随着脱贫攻坚的春风,牛红霞家成功退出贫困行列,两口子每月收入7000多元,女儿上了技校,日子过得幸福和美。在村委会的感召下,牛红霞高兴地自愿加入了文明村志愿者服务队,经常参加环卫、敬老等公益活动,把温暖及时送给更多需要关怀的人。

绿色发展 建成爱心葫芦园

  山西农业看曲沃,作为省内少有的富水县,发展农业得天独厚。随着曲沃智慧果蔬示范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县现代农业的创新格局已经形成,“一村一品”新业态正如火如荼向前铺展。
  怀着不使脱贫群众返贫的初心,村“两委”班子全力抓好绿色发展。去冬今春,经多方考察后,全村人达成共识,流转土地80亩,贫困户全部以土地和劳力入股,建成了爱心葫芦园,吸纳了村里15名妇女长期务工,每个月稳定收入2500元,村口到田间,村民不出村就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葫芦园里还养了奶羊,种了蔬菜,鲜奶和蔬菜免费供应给困难群众。
  再有一个月,文明村的葫芦园就要丰收了,按每亩种植400到450株来算,每亩毛收入将达1.2万元。
  如今,高卫荣已经将目光放在葫芦产业链的延伸和农旅融合上。待到葫芦成熟,经过挂皮、晾晒、打磨以后,制作成升值空间广阔的工艺品进行销售。同时,依托葫芦特有的文化魅力,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新业态,打造一个有品味的山西葫芦景区,会吸引更多的旅客。

本报记者张文华 通讯员王建先 吴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9-21期

  • 第2020-09-20期

  • 第2020-09-19期

  • 第2020-09-18期

  • 第2020-09-17期

  • 第2020-09-16期

  • 第2020-09-15期

  • 第2020-09-14期

  • 第2020-09-13期

  • 第2020-09-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