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认识客观事实的过程,新闻记者在经过反复斟酌后,通过自己的采访、整理和提炼,对客观新闻事实作出分析和判断。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一篇好稿件在成形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在于采访环节,采访时记者要做好功课、运用好技巧,善于捕捉新闻点,才能保证采访任务高质量完成。如何使新闻稿件更有深度、更有广度、更有温度,使内容更具新颖性与吸引力,这就需要报社新闻记者在从事新闻工作道路上不断地提升自身采访能力和技巧,从而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更加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
做好“功课”,保障采访顺利进行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充分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心理准备、知识储备以及对客观事实背景的了解,都将成为新闻采访能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也就是说采访前“功课”备的越足,采访就越顺利。如果记者缺乏充足的准备,采访很有可能会流于表面,缺乏深度。
特别是在进行国家、省、市要求的一些重大策划报道或是技术性、技巧性偏强的报道时,采访前一定要备好“功课”。首先要了解、查找相关资料,通过各种有关途径,找到有关采访对象或是技术技巧的所有资料,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结合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制作出采访提纲。例如,笔者在采访国防企业的全国劳模时,会先在网上搜索劳模的背景资料,对该人物有基础性的了解,尤其是对该人物的工种特性特别关注,简单地了解一下该工种的工艺流程,以便于双方沟通顺畅。另外,外出采访时尽量早一些时间到场,留心观察周围环境,注意观察一些微小的细节,这些小细节也能作为记者提问的问题,这样更容易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运用技巧,掌握方法随机应变
娓娓而谈,讲究“问”的方式。为了让采访活动更具有针对性,更节约时间,记者需要做到准确提问,从受访者的回答中挖掘更多有效而新颖的信息。因此,提问是决定此次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记者要对每一个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并且要尽量具体一些,只有具体到“点”上,受访者才会回答出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一般而言,提问式的采访过程主要有六种方式,分别是问答式、诱导式、回忆式、宽松式、讨论式、开闭式,记者与受访者的整个交流问答过程中通常采用问答式,穿插使用其他方式进行。同时,在提问过程中,记者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语气,要用受访者感兴趣的话题介入,使其迅速进入状态。例如,在采访企业一线老职工时,由于老职工年龄偏大,理解意思慢,提问时要注意放缓节奏,语言简洁明了,可以先讲个故事或唠唠家常,通过一小段时间的聊天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引导受访者进入采访的氛围中。
耳听八方,掌握“听”的要求。在采访过程中,良好的倾听或许可以给记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新闻线索。新闻素材的取得不一定非得是固定的模式,有时候采访线索可能会在别人的交谈中获得。优质的新闻素材需要新闻记者主动去发现,任何有价值的人和事留心挖掘,以免错失好的新闻素材。在倾听的过程中,如果对方谈及的内容与采访无关,那么记者可以委婉打断,并稍加引导,使其回归正题。在倾听时也要分清主次、找到重点、弄清细节,对于日常琐事可以一掠而过,对于突出的人或事件要着重去听,尤其是典型性问题,更要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充分发挥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便于写稿时能够更准确地切中要点。良好的倾听还可以让记者了解受访者的性格和受访者对事物的判断,从而为下次采访或是其他方面做准备。
悉心观察,学会“看”的诀窍。正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有时候学会看比学会听更加重要。只有通过自身观看后的感触来刻画新闻内容,才能使新闻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温度。例如,今年6月,笔者到平顺县北耽车乡深度贫困村白石岩村采访,如果没有亲眼所见白石岩村的变化,从以前的土窑瓦房,到如今错落有致的房屋、干净整洁的街道、醒目亮眼的标语等一派新农村景象,就感受不到浓郁的乡村气息,从而写不出具有感染力的内容。在采访人物时也需要记者细致地“看”人物的生活和工作场景,更重要的是要看人物的眼神、表情等细节,采用最合适的交流方式,通过轻松的交流与沟通,促使采访活动顺利进行,才能将人物的内心活动生动体现,刻画出人物最真实的一面。
坚持“四多”,敏锐捕捉新闻线索
如今,有些记者在进行采访的时候,时常会出现主次不分、重点模糊的情况,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点,容易被受访者“牵着鼻子走”,造成了采访工作混乱、主题不突出,影响后期稿件质量。因此,记者在进行采访时,一定要抓住新闻重点,这样才能有效“吸睛”,取得好的传播效果。作为新时代的记者必须要坚持“四多”:多跑基层、多到现场、多接触群众、多用眼睛观察。要倾尽全力主动了解本报受众群体的喜好和兴趣,捕捉有亮点、有内容、受喜爱的新闻。同时,在采访过程中,要勤于思考,通过想主题、想角度、想体裁、想事实、想特色,寻找事物的亮点之处,整理事情的脉络,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记者要随时保持冷静的头脑,在了解受访者的性格、职业、专业领域等基本情况后,根据实际具体情况提出准确、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能更为便利地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例如,前段时间,笔者在太原市晋源区新时代职工之家采访时,通过交流了解到,全省首家职工健康驿站已成立并受到职工的普遍欢迎,笔者立马捕捉到了“全省首家”这个新闻点,并围绕该新闻点铺开采访。
当然,要做好新闻采访工作,仅仅做到文中所述这几点还远远不够。除了采访技巧之外,记者还必须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升知识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真正将新闻采访变成思想的碰撞,用手中的笔写出更有温度、更有深度的优质新闻稿件。(作者:山西工人报社 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