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只有坚守职业道德,不断锤炼自身水平,才能够将真实的新闻献给观众。然而,受互联网+、人工智能和5G时代影响,有关新闻记者造假、有偿新闻、利用记者特殊职业敲诈勒索等违背职业道德的事件频繁出现,本文就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及对策进行探究。
一、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成因分析
首先,对新闻道德缺乏深入了解和认识。任何行业都有从业者坚守的底线和据点,新闻行业也是如此。现实中很多新闻从业人员意识淡漠,从一开始就未筑牢道德底线,再加上媒体行业内部对新闻报道缺乏约束,导致新闻事件真实性无法保证。此外,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使传统媒体从业者受到冲击,为了抢占受众资源,常常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还未了解透彻就急于发表观点,传播不实信息,严重背离了媒体行业的职业道德。
其次,缺乏独立判断和客观分析能力。如2020年伊始,非洲东部大陆出现蝗灾,有高达4000亿只蝗虫破坏农作物。期间就有媒体报道称,按照海洋风向和风行速度,这些蝗虫会在3月份飞抵印度和巴基斯坦边境,并由此进入我国西南地区。且不说印度发生的蝗灾是否是由东非蝗虫飞抵进来的,有地理常识的人就知道印巴边境和我国西南边界中间阻隔着喜马拉雅山脉,如此险峻之势蝗虫怎会轻易飞过来?随后专家也辟谣,称印度的蝗灾出现在2019年6月,并且已经得到控制。出现上述荒诞报道在于个别媒体对事实真相不明,对新闻素材东拼西凑,给出了看似合乎逻辑的新闻报道。因此,新闻记者要有必要的独立判断能力,媒体也不能急于求成或跟风报道。
最后,缺乏有力的行业监督。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行业想要持久良性发展,不仅要加强内涵建设,也要建立外部的监督和惩戒机制。综合分析,新媒体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身处在这个时代每个人的必然选择。新媒体时代下新闻记者应当坚守职业道德,不断锤炼自身水平,发挥最大价值;新闻行业要建立健全各项发展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全社会要进行有力监督和干预,这样才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以不变应万变。
二、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对策
为了进一步确保新闻记者队伍的质量,提高新闻记者对职业道德的认知,下面从三方面就如何坚守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底线进行说明。
(一)提高自身素质,具备较高的信息处理和判断能力,成为信息鉴定者。新闻记者每天要采集并处理很多信息,面对这些信息必须要加以判断,这就要求具备较高的信息识别和鉴定能力。这时新闻记者需要一定的方法筛选出可信和准确的信息。
(二)不断纵深学习,掌握某一行业的核心理论和发展动态,成为行业诠释者。随着互联网普及,人与人之间获取信息的难易程度近乎没有差别,新闻记者仍然是对一些原始信息进行采集报到则很难发挥其价值,如果在此基础上加入过去所经历形成的、难以变更的、有用的知识,即个人自身的认知,或许可以发挥更大价值作用,也能够对原始信息赋予新的内涵。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具有比同行更加完备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认知体系。
(三)强化道德底线,获得调查取证和还原事实真相的能力,成为社会调查者。由于行业性质,新闻记者具有比普通大众更加接近事实真相和还原社会事件的机会和能力,也赋予新闻记者某种特殊的职责使命。外界一切都在改变,对于已经发生的事实其真相不会再改变,新闻记者就像公众视野的“探照灯”,将可以放在公众视野下但却不为人知的真相展现出来。(作者:山西省健康教育中心 韩雪)